初高中地理网欢迎你!

2022届江苏省南通市泰州市高考二模地理试题

作者:地理人来源:未知 时间:2022-04-23 阅读: 字体: 在线投稿

下图为2022年3月7日正午江苏某校教学楼走廊照片。此时,走廊柱影与南墙面的夹角约为82°,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教学楼的朝向为( )

A.A

B.B

C.C

D.D

2.与该日日影现象几乎一致的日期是( )

A.4月4日

B.9月9日

C.10月8日

D.12月7日

【答案】1.B2.C

【解析】

1.考查教学楼的朝向,根据3月7日正午时刻廊柱影子朝向判断教学楼南墙面的朝向即可。根据太阳直射点与江苏的纬度进行判断,一年中正午时刻,太阳位于江苏正南天空,因此3月7日正午时刻走廊柱子的影子朝向正北,此时走廊柱影与南墙面的夹角约为82°,因此可以得到墙面与东西方向的夹角为8°,据此判断,该教学楼的走向为西北-东南走向,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要出现与该日日影现象几乎一致,则太阳直射点相同,即太阳直射点仍位于上次所在的纬线上,正午时刻太阳高度角相等.根据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规律可知,这两天关于二至日对称,根据此时为3月7日进行推算,关于二至日对称的时间约为10月8日,因此出现该日日影几乎一致的日期为10月8日,故选C。

【点睛】地球运动中的对称规律:

(1)纬度关于赤道对称的南北两地,一地的昼长等于另一地的夜长;

(2)关于太阳直射点对称的南北两地,正午太阳高度角相同;

(3)在同一地点,关于12:00对称的两个时刻,太阳方位关于正午时刻的经线东西对称;

(4)关于二至日对称的两个日期,太阳运动轨迹相同,即其昼夜长短、日出日落时间和正午太阳高度都相等。相对湿度指空气中实际水汽压与饱和水汽压的百分比。温度越高,饱和水汽压越大。下图为“我国华北某城市四季不同时刻平均相对湿度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该市一年四季14时相对湿度均较低,主要是因为( )

A.水汽蒸发量较少

B.饱和水汽压较高

C.水汽上升凝结多

D.风大水汽扩散快

4.表示该市春季相对湿度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3.B4.D

【解析】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出现在14时左右,温度越高,饱和水汽压越大,实际水汽压与饱和水汽压的比值越小,相对湿度较低,B正确;14时温度较高,蒸发较快,水汽蒸发量较多,A错误;不一定存在水汽的上升运动,C错误;无法判断14时的风力大小,D错误。所以选B。

4.春季气温回升较快,气温较高,饱和水汽压较大;春季降水较少,土壤含水量较低,可供蒸发的水分较少,实际水汽压较小。夏季的降水量较多,实际水汽压较大;秋冬季的气温较低,饱和水汽压较小,所以春季的相对湿度是四个季节中最小的,对应图中的丁,D正确,ABC错误。所以选D。

【点睛】空气的相对湿度主要跟大气压强、空气温度有关,通常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空气的相对湿度跟温度成反比,温度越高饱和蒸汽压越大,相对湿度就越低。

下图为“东非裂谷带内某地剖面示意图”。该地在火山活动期形成巨厚的火山岩,火山活动间歇期以粗碎屑沉积为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中中新统和晚中新统形成的主要岩石类型分别为( )

A.花岗岩页岩

B.花岗岩石灰岩

C.玄武岩砂岩

D.玄武岩大理岩

6.上新统早期,凹陷中心发育了深度较大的湖泊,其成因为( )

A.河流侧向侵蚀,加宽成湖

B.裂谷快速拉张,凹陷成湖

C.湖泊下蚀增加,变深水湖

D.岩浆堵塞河道,成堰塞湖

7.该凹陷西侧发育大面积冲积扇,而东侧仅发育三角洲,主要是因为( )

A.碎屑西厚东薄

B.河流西密东疏

C.降水西多东少

D.坡度西陡东缓

【答案】5.C6.B7.D

【解析】

5.考查岩石类型的判断,根据东非裂谷带内某地剖面示意图可知,在中中新统时代,岩层为岩浆岩,结合材料火山活动期形成巨厚的火山岩进行判断,该时期的岩浆岩为喷出型岩浆岩,应为玄武岩;而在晚中新统时期所在的岩层为沉积相,岩石类型为沉积岩,而火山活动间歇期以粗碎屑沉积为主,因此岩石应为颗粒大的沉积岩,判断为砂岩,石灰岩颗粒小,因此C正确,ABD错误。故选C。

6.据图可知,上新统早期,凹陷中心为半深湖-深湖相,说明此阶段凹陷中心地势下沉,形成凹陷湖盆,后由于地势低洼,汇水成湖,由于该地位于东非大裂谷,因此湖盆的成因应为裂谷快速拉张,凹陷形成,B正确,若河流侧向侵蚀,加宽成湖,则湖泊的深度变化较小,A错误;湖泊所在区域一般水位落差小,下蚀作用弱,C错误;该阶段没有发生火山活动,D错误。故选B。

7.冲积扇和三角洲都属于河流沉积作用形成的,冲积扇是当河流流出谷口时,由于地势突然降低,河流的搬运能力降低,其携带物质便铺散沉积下来形成的堆积体,三角洲是河流流入海洋、湖泊或其他河流时,因流速减低,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所携带泥沙大量沉积,逐渐发展成的堆积体。因此导致两种地貌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地形坡度差异导致的,因此该凹陷西侧发育大面积冲积扇,而东侧仅发育三角洲是由于坡度西陡东缓,因此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岩浆活动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由于外压力大于岩浆内压力,使岩浆停留在地壳中,冷凝结晶成侵入型岩浆岩;另一种则由于岩浆内压力大于外压力,致使其喷出地表形成火山。

潜水水位是指潜水水面的海拔。下图为“我国西部某地潜水等水位线及其埋深分布示意图”(单位:米)。该地年降水量约40mm,年潜在蒸发量约3066mm,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甲~丁四处海拔最高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9.反映丙处河水与潜水补给关系的是( )

A.

B.

C.

D.

10.受水分影响,甲、丙两处自然植被分别为( )

A.荒漠-耐盐草甸

B.森林草原-荒漠

C.草原-阔叶林

D.耐盐草甸-阔叶林

【答案】8.A9.D10.A

【解析】

8.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地位于昆仑山北麓,河流自南向北流,海拔高度由南向北逐渐降低,同时根据图中的等水位线高低,也能判断海拔高度最高的是甲,A正确,BCD错误,所以选A。

9.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下水的水位大致与地表地势的变化一致,图中海拔南高北低,所以图中等潜水位线的数值变化应自南向北减小,地下水由高水位流向低水位,根据丙处等水位线弯曲状况可知,河流东岸地下水补给河流水,西岸河流水补给地下水,D正确,ABC错误。所以选D。

10.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甲处潜水埋深较深,浅层土壤水分条件较差,应该发育荒漠;丙处潜水埋深较浅,浅层土壤水分条件较好,但是蒸发量较大,盐渍化严重,应该发育耐盐草甸。所以A正确,BCD错误。所以选A。

【点睛】河水与潜水补给关系的判断方法:依据等潜水位线的凹凸关系判断河流流经处,若等潜水位线是高处凸向低处,则河水补给潜水河流流经处,若等潜水位线是低处凸向高处,则潜水补给河水。

下图为“2010年和2018年我国中部地区农民工务工地占比统计图”。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与2010年相比,2018年中部地区农民工( )

A.跨省回流人数明显增多

B.镇内就业占比变幅最大

C.省内镇外就业变速最快

D.仍以省外地区就业为主

12.中部农民工务工地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当地( )

A.地域文化影响

B.基础设施改善

C.土地流转推行

D.产业结构优化

【答案】11.D12.D

【解析】

11.根据2010年和2018年我国中部地区农民工务工地占比统计图进行判断,与2010年相比,2018年中部地区农民工务工比例中仍然以省外就业为主,占40.77%,D正确,与2010年相比,2018年省外务工比重降低,但不能代表跨省回流人数明显增多,A错误;对比图发现。期间省外务工比重变化最大,B错误,C错误,故选D。

12.根据2010年和2018年我国中部地区农民工务工地占比统计图进行判断,与2010年相比,2018年该省务工人员就业比重中,镇内比重由2010年的26.33%增加到32.71%,省内镇外务工占比由22.76%增加至26.51%,省外务工占比由50.9%下降至40.77%,出现了人口回流的趋势,结合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可知,一般而言经济因素是导致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2018年中部地区农民工回流可能是由于当地企业发展,为农民工提供较多的就业机会,吸引人口回流,因此D正确;地域文化和基础设施改善对人口的迁移影响较小,A、B错误;土地流转推行会加速人口的外迁,C错误。故选D。

【点睛】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自然环境因素:气候、淡水、土壤、矿产、自然灾害;

(2)社会经济因素:交通和通信、文化教育事业、婚姻和家庭;

(3)政治因素:政策、战争、政治变革

左图为“2010年非洲耕地分布示意图”,右图为“2000年和2010年非洲各分区耕地面积统计图”。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中非耕地面积最小的主要原因是( )

A.面积狭小

B.水源短缺

C.地形崎岖

D.气候湿热

14.非洲2010年较2000年增加的耕地主要来自于( )

A.林草地

B.沙漠

C.河湖

D.滩涂

15.分析非洲耕地时空变化主要是为了( )

A.研究全球气候变化

B.跟踪农业技术发展

C.关注世界粮食安全

D.监测人口变化状况

【答案】13.D14.A15.C

【解析】

13.中非地区是指:从撒哈拉沙漠与非洲大陆西部突起部分合围的广大纵深地区,不包括东非大裂谷西部。据相关资料以及所学可知中非大部分区域地表覆盖类型为热带雨林地区,气候湿热,耕地面积总量在非洲5个区域(东非、西非、南非、北非、中非)中最小,D正确;据右图可知中非面积大于东非,而东非耕地面积却大于中非,可知面积狭小并非影响耕地面积的主要原因,A错误;刚果河及其支流流经中非地区,水源并不短缺,B错误;中非地区自北向南为提贝斯提高原、乍得盆地、阿赞德高原、刚果盆地、下几内亚高原与隆达-加丹加高原地形并不崎岖,C错误,本题选D。

14.据图,西非耕地面积由51.4万平方千米增加到57万平方千米,该地区耕地主要分布在热带草原和热带雨林气候地区,故主要由林地、草地和灌木地转入,北非耕地面积由41.2万增加到45.3万平方千米,该地区耕地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气候区(地中海沿岸),耕地主要由草地、灌丛和裸地转入;中非耕地面积由12.5万增加到15.5万平方千米,该地区主要为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气候,耕地主要由林地和草地转入;东非耕地面积由77.1增加至85.7万平方千米,该地区气候主要为热带草原气候,故耕地主要由林地和草地转入,A项正确;BCD错误,本题选A。

15.分析非洲耕地时空变化,不仅可为分析全球耕地空间分布格局、揭示其地域差异和时空波动规律提供重要基础参考,也可为耕地增减变化比较集中的区域的政策导向、土地产权制度调整提供科学依据,服务全球粮食安全问题的解决,助力世界粮食安全,C项正确。研究全球气候变化、跟踪农业技术发展以及监测人口变化状况均不是其主要目的,ABD错误,故本题选C。

【点睛】中非地区:从撒哈拉沙漠与非洲大陆西部突起部分合围的广大纵深地区,不包括东非大裂谷西部。通常包括中非共和国、乍得、喀麦隆、赤道几内亚、加蓬、刚果共和国、刚果民主共和国、圣多美和普林西比8国。面积536.5万平方千米,该地区水量完全依赖刚果河及其支流,流域面积仅次于亚马逊河。本区北部属撒哈拉沙漠,中部属苏丹草原,南部属刚果盆地,西南部属下几内亚高原。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城市铁路规划图”。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该市的早期城址最可能位于( )

A.甲

B.乙

C.丙

D.丁

17.该市的城市空间结构形态是( )

A.集中式

B.组团式

C.条带状

D.放射状

18.原有铁路客、货站取消的主要原因是城区( )

A.土地价格变化

B.运输需求减少

C.功能分区调整

D.交通方式改变

【答案】16.A17.B18.C

【解析】

16.早期城市兴起与河运有很大关系,图中甲位于长江干流与支流的交汇处,有三个方向的水运,货物集散量大,容易兴起城市,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7.该城市的空间的发展受河流和铁路线的影响,形成组团式的空间形态,B正确,集中式一般在平原地带,A错误;条带状一般没河谷分布,C错误,放射状一般沿交通干线向外扩散,D错误,故选B。

18.城区的土地价格变化可能会影响铁路站和货站的变化,但不是原有铁路客、货站取消的主要原因,而是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使原有城区的商业增加,交通运输功能下降,城市的功能区发生变化,使原来的客货站功能下降,C正确,A错误;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区的运输量会增加,B错误;交通方式没有明显改变,D错误,故选C。

【点睛】交通运输布局指交通运输业的空间分布和地域组合。包括交通线网的布局和客、货流的布局两个相互有密切联系的部分。是整个生产布局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任务是通过合理布局,实现运输合理化,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湖南省醴陵市瓷土资源丰富,有两千年的陶瓷发展史,是我国三大“瓷都”之一。近年来醴陵市发展集产、创、展、商、游于一体的“陶瓷+”新业态模式。下图为“醴陵市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醴陵市陶瓷产业兴起的主要区位条件是( )

A.原料丰富

B.工艺精湛

C.市场广阔

D.水运便利

20.当地发展“陶瓷+”新业态模式的主要目的是( )

A.擦亮瓷都品牌,加快瓷土资源开发

B.创新生产工艺,降低陶瓷生产成本

C.整合优势资源,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D.改善基础设施,推动现代物流发展

【答案】19.A20.C

【解析】

19.根据材料信息“湖南省醴陵市瓷土资源丰富”可知,该地陶瓷产业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是制作陶瓷的原料丰富,A正确;工艺精湛是其陶瓷工业兴起的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B错误;市场广阔不是醴陵市自身的区位条件,C错误;渌江的航运职能较差,D错误。所以选A。

20.加快瓷土资源开发,会加剧瓷土的枯竭,A错误;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陶瓷+”是集产、创、展、商、游于一体,并不能降低陶瓷的生产升本,B错误;集产、创、展、商、游于一体,可以促进区域优势资源的整合,有利于促进区域的经济发展,C正确;产、创、展、商、游对于物流业的推动作用较小,D错误。所以选C。

【点睛】醴陵市坚持“链式思维”,建设中国陶瓷谷,聚焦新材料、新模式新工艺新市场,集产、创、展、商、游于一体,加快建设世界级先进陶瓷制造名城。

数据中心需要大量电力支撑,2022年2月我国“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启动。“东数西算”是在西部地区发展数据中心,把东部地区经济活动产生的数据传输到西部地区进行计算和处理。下图为“我国10个数据中心集群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与西北数据中心相比,西南数据中心可利用的优势能源是( )

A.风能

B.水能

C.太阳能

D.化石燃料

22.“东数西算”工程实施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

A.优化东部能源结构

B.推动资源合理配置

C.改善西部生态环境

D.降低东部用工成本

【答案】21.B22.B

【解析】

2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西南地区河流径流量大,落差大,水能资源充沛,西北地区以内流河为主,水能资源匮乏,B正确;西北的风能资源充沛,A错误;西北地区的太阳能资源比西南地区充沛,C错误;西北地区的化石能源比西南地区丰富,D错误。所以选B。

22.“东数西算”工程不是能源工程,对东部地区的能源结构影响较小,A错误;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东数西算”是把东部地区经济活动产生的数据传输到西部地区进行计算和处理,可以充分利用西部地区充沛的能源,可以推动资源的合理配置,B正确;“东数西算”工程不会改善西部生态环境,C错误;对于东部地区的用工成本影响较小,D错误。所以选B。

【点睛】“东数西算”中的“数”,指的是数据,“算”指的是算力,即对数据的处理能力。“东数西算”是通过构建数据中心、云计算、大数据一体化的新型算力网络体系,将东部算力需求有序引导到西部,优化数据中心建设布局,促进东西部协同联动。简单地说,就是让西部的算力资源更充分地支撑东部数据的运算,更好为数字化发展赋能。

二、综合题

23.新疆水资源短缺,降雪是其水资源重要的来源之一。下图为“新疆降雪量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新疆降雪量空间分布特点。

(2)分析塔里木盆地与准噶尔盆地降雪量差异的主要原因。

(3)简析准噶尔盆地降雪对当地土壤的有利影响。

【答案】

(1)分布不均;北部多南部少;山地多,盆地少。

(2)当地水汽主要来自大西洋和北冰洋;塔里木盆地四周高山环绕,水汽难以进入;准噶尔盆地向西北开口,利于水汽深入;水汽遇山地抬升,冬春季节多固体降水。

(3)积雪覆盖,提高土壤温度;减少土壤风蚀;积雪融化,增加土壤水分。

【解析】【分析】本题以新疆降雪量分布示意图为背景,考查新疆降雪量的空间分布特征,降雪分布差异的原因分析以及降雪对土壤的影响,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调动知识的能力,考查学生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的核心素养。

(1)考查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特点,整体上新疆降雪分布不均,从降雪等值线看,北部地区降雪多,南部地区降雪少,山地降雪多,盆地地区降雪少,且在山地迎风坡一侧降雪多,背风一侧降雪少。

(2)根据图中降雪量等值线的分布判读,准噶尔盆地降雪多,塔里木盆地降雪少。据图分析,该地区降雪主要受西风从大西洋带来水汽和冬季风从北冰洋南下的水汽的影响,准噶尔盆地向西北呈喇叭口敞开,有利于水汽的深入,且遇到山地受山地的阻挡不断抬升,水汽遇冷形成大量的地形雨,由于在冬季气温低,多固体降水。而塔里木盆地位于天山的南部,四周高山环绕,水汽难以进入,因而降雪少。

(3)考查降雪对土壤的影响,冬季厚厚的积雪覆盖土壤表面,减少了地面辐射的散失,起到保温作用,提高土壤温度;积雪覆盖地面,可以起到保护作用,减少土壤风蚀;春节气温回升后,积雪融化,能增加土壤水分等。

2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大豆每年消费量巨大,需大量进口。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在黄淮海、西北和西南地区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新技术。

材料二:左图为“我国部分省区四个年份大豆产量统计图”,右图为“黄淮海地区传统种植模式与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示意图”。

(1)简述黄淮海地区大豆产量少的主要社会经济原因。

(2)概括黄淮海地区推行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主要意义。

【答案】

(1)人均耕地少;粮豆种植矛盾大;种植大豆利润低;种植技术较为落后。

(2)充分利用光热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有利于恢复地力;缓解大豆供需矛盾;增加农民收入。

【解析】【分析】本题以黄淮海地区大豆种植状况为背景,考查农业区位因素和农业生产种植模式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要求学生在分析时调用影响农业发展的社会经济因素以及农业生产模式低地理环境的影响等方面的知识,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1)考查农业区位因素——社会经济因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淮海地区位于华北平原上,这里人口稠密、产业和城镇密集地区,经济发达,人均耕地面积少,使得用于大豆种植的土地较少;黄淮海地区是我国粮食主产区,由于耕地面积的限制,使得粮食种植和大豆种植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与其他的经济作物相比,大豆种植的经济效应不高,使得农户的种植积极性不高;同时,可能是由于大豆种植的技术较低,使得大豆的单产较低,进而影响总产。

(2)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可以直接增加农户的收入,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可以充分的利用光热资源,促进大豆和玉米的生长,提高其产量;大豆、玉米种植可以充分利用空间,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大豆、玉米的复合种植,有利于土壤肥力的恢复,保持土壤肥力;大豆、玉米的复合种植可以增加大豆的种植面积,增加大豆的供应量,缓解大豆的供需矛盾等。

25.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城市群是在特定的城镇化水平较高的地域空间里,以区域网络化组织为纽带,由若干个密集分布的不同等级的城市及其腹地通过空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城市-区域系统。关中平原城市群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大部分城市第二产业比重高,以传统工业为主。2020年该区域的人均GDP约5万元,不足长三角城市群的一半。

材料二:左图为“关中平原城市群示意图”。右图为“2020年关中平原城市群各城市人口、城市化水平和人均GDP统计图”。

(1)简述建设关中平原城市群的有利条件。

(2)指出关中平原城市群建设面临的困难。

(3)为充分利用当地优势资源促进经济发展,简析该城市群产业发展的方向。

【答案】

(1)各城市地域临近;交通通达度高;核心城市首位度高。

(2)经济发展水平低;城镇化水平低;城市等级体系不完善;核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弱;产业同质化;行政壁垒多。

(3)加强分工与合作;做强做大优势产业;利用比较优势,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利用人才优势,发展高端制造业;立足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旅游业。

【解析】【分析】本题以关中平原城市群为背景,涉及城市的区位分析、城市群发展的问题、城市群发展的方向等,考查对图表信息的阅读与提取能力,体现区域认知能力等核心素养。

(1)关中平原城市群的有利条件:关中平原,地势平坦,人口稠密,各城市地域临近;铁路、公路、高速公路密度大,城市之间的交通通达度高;核心城市西安首位度高,辐射带动作用强。

(2)关中平原城市群建设面临的困难:由图可知,关中城市群,城市化水平较低;城市的人均GDP较低,总体经济水平低 ;城市等级体系不完善;城市之间的产业雷同,竞争大;城市之间的行政壁垒多,协同性差。

(3)关中平原城市群产业发展的方向:应因地制宜,做强做大优势产业;加强城市之间的协调,协同发展,加强分工与合作;积极承接东部的产业转移;培育人才,发展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以地方的历史文化资源为基础,打造多元化的文化旅游产业。

  本文标题:2022届江苏省南通市泰州市高考二模地理试题
  上一篇:
  下一篇: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jiaoxue/jiexi/7660.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jiaoxue/jiexi/7660.html

    最新评论列表

    (共有 条评论) 我要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