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地理网欢迎你!

新教材考前必备篇 专题八 乡村和城镇

作者:地理人来源:未知 时间:2022-10-20 阅读: 字体: 在线投稿
一、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
(一)乡村的土地利用
1.乡村:是以农业经济活动为主的地区。
2.农业用地类型:耕地、林地、草地、水域等。
3.农业用地分布:一般分布在村落的周围。
4.乡村的土地利用
(1)乡村以农业用地和居住为主。
(2)村落内部土地利用:以公共服务设施为中心,住宅往往由此向外环绕分布。
(二)城镇内部空间结构
1.城镇包括城市和镇,是以非农业经济活动为主的地区。城镇里人口相对较多,经济活动多样,出现了土地利用的专业化。
2.主要功能区: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等,有些大城市会形成行政区、文化区、旅游休闲区、生态区等。
(1)特点:功能区之间一般没有明确的界线。
(2)常见功能区
功能区 分布 特征
居住区 城镇中广泛分布的一种功能区
商业区 多位于城镇中心、交通干线的两侧或街角路口 呈点状或条状分布
工业区 多分布在靠近河流、铁路、公路等交通比较便捷的地带,通常距离城镇中心较远,同时要考虑保护环境 工业区是工业集聚的区域

 

 
(三)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1.主要影响因素:经济因素,即取决于各种活动愿意付出租金的高低。
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交通便捷程度、距离城镇中心远近。
2.其他因素:政策、文化、环境等。
3.发展变化
(1)城镇发展初期:城镇的地域范围狭小,各类功能用地混杂分布,并在中心区域自然集中。
(2)随着工业不断发展和服务业的兴起,城镇中心用地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问题日渐突出。为了降低成本、保护环境,城镇中心的工业企业纷纷向外搬迁,原有的工业用地就可能被改造为商业用地或其他用地,城镇内部空间结构随之发生变化。
(四)合理利用城乡空间的意义
1.意义
合理规划城乡空间有利于建立可持续的人地关系、为生活提供便利、文化传承等,对于优化城镇和乡村内部的空间结构、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2.措施及作用
(1)通过发展卫星城、合理规划工业区、保留一定规模的绿地和河湖等生态涵养空间,可以有效改善环境状况,建设宜居的生活空间。
(2)通过合理安排居住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可以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为生产和生活提供便利。
(3)通过规划,确定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场所、建筑物、街区或村落等,保护地方和民族传统特色,使人类历史和文化遗产得以永续相传。
二、城镇化
(一)城镇化的意义
1.城镇化的概念:一般是指乡村人口向城镇地区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镇地区的过程。也称城市化。
2.城镇化的主要标志
(1)城镇人口增加。
(2)城镇人口占区域总人口的比例上升——衡量城镇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
(3)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扩大。
3.城镇化与工业化
一个国家和地区城镇化的水平,体现其工业化程度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4.城镇化与区域发展
(1)关系:城镇化和区域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城镇能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社会繁荣、环境改善;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可推动城镇化进程。
(2)意义
①促进区域经济增长。
②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③改善城乡居住环境。
④增强区域社会和谐。
(二)世界城镇化进程
1.世界城镇化时间差异
 
时间 特点
18世纪
中叶之前
世界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很低,不到2%
18世纪
中叶开始
欧美各国相继经历了工业革命,城镇化开始加快发展
20世纪以来 世界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迅速上升

 

 
2.城镇化进程的地区差异
(1)发达国家:城镇化起步早,城镇化水平高。
(2)发展中国家:城镇化起步晚,城镇化处于较低水平。
3.城镇化进程的一般规律
 
 
 
 
 
 
阶段 城镇化特点
水平 发展速度 分布
初期阶段 较低 较慢 发展中国家
中期阶段 较高 推进很快,城区出现了很多城镇化问题
后期阶段 城镇人口比例的增长趋缓甚至停滞 发达国家

 

 (三)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环境问题:当城镇生产和生活排放的污染物超出一定的限度,城镇环境质量就会下降,甚至出现大气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和噪声污染等环境问题。
2.社会问题:城市人口规模和人口密度不断增加,加上缺乏合理的城市规划和管理,城市的基础设施远远不能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会出现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等现象。
3.地区差异
(1)发达国家:曾经出现过环境污染问题,经过治理,大部分得以有效解决。
(2)发展中国家: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各类城镇化问题相对较多。有的发展中国家城镇化畸形发展,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失业率高、贫困等社会问题突出。
(四)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
1.应用范围:城市规划、市政建设、公共服务等。
2.用途
(1)城市公共服务
借助地理信息系统对各类空间信息的储存、分析和处理功能,结合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定位、导航功能,为市民日常生活提供便利。
(2)城市规划和建设管理
地理信息系统依托其强大的数据管理、图层分析、制图等功能,为政府、企业等提供全方位的应用服务。
三、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一)地域文化
1.文化:源于人类对自身和世界的感悟和认知,具有地域性。
2.地域文化的含义: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形成,可以是物质方面的,也可以是非物质方面的。
3.感受地域文化:可以从景观入手。
(1)自然景观:较少受到人类的直接影响或未受人类的影响。
(2)人文景观:也称文化景观,是人类的文化留在地球表面上的印记,是人类为了满足某种需要,利用自然物质加以创造的结果。
4.地域文化的形成

5.我国南、北方地域文化的差异
 
饮食方面 南米北面,南甜北咸
语言方面 南繁北齐
武术方面 南拳北腿
历史交通方面 南船北马
戏曲方面 南柔北刚
建筑方面 南尖北平
工业方面 南轻北重
军政方面 南经北政
人口生物学特征方面 南矮北高

 

 
(二)地域文化与乡村景观
1.与自然的关系:乡村的主要经济活动与自然的关系比城镇更为直接,其景观体现的人地和谐理念更为鲜明。
2.与人文的关系:乡村景观能够体现当地人们的社会组织形态、精神追求等。
3.我国东部农耕区与西部牧区的地域文化差异
 
地区 人口分布 生产活动 生活习惯  
东部农耕区 人口众多,
密度较大
多从事种植业,畜牧业以圈养为主,现在出现了大量企业化养殖 以粮食为主食,房屋建筑多就地取材,现在楼房增多
西部牧区 人口分散,
密度很小
以牧业为主,牲畜靠放牧,现在不少牧区在水源较好的地方发展了人工草场,有些定居点新建了畜产品加工厂 以奶制品、牛羊肉为主食,喝奶茶,住蒙古包,现在定居点逐渐增多

 

 
4.我国典型的地域文化
 
文化景观 地理环境
乌篷船 位于我国江南平原地区,受夏季风影响,降水丰沛,河网密布,适宜于人们采用水路船运的出行方式
那达慕
大会
地处内蒙古高原,地形平坦,位于温带干旱、半干旱草原地区,畜牧业发达,适合赛马、摔跤等户外活动
泼水节 地处云贵高原的坝子地区,气候属热带季风气候,暖热湿润,水源丰富
坎儿井 地处我国西北干旱地区,高山冰雪融水是主要水源,坎儿井有利于引水,减少蒸发

 

 
(三)地域文化与城镇景观
1.影响建筑风貌:一些城镇因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会有自己的色调、色彩。
2.影响建筑格局:城镇中的各种建筑,能反映某种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
3.影响城镇的空间格局:城镇整体或局部的空间格局,能反映某种价值追求。
4.地域文化对城镇的影响
城镇作为一种聚落景观,是人类文化的体现。不同地域的文化、宗教和社会观念等,都会对城镇地域形态和空间结构产生深刻影响。城镇建筑景观和格局等往往反映出地域文化对城镇的影响。
 
 
城镇建筑 表现 原因
建筑布局  
 
美国
城镇
城镇中心多是高层的摩天大楼,离开中心区,建筑高度急剧下降,然后又缓缓地向郊区递减 美国历史较短,早期移民大部分来自欧洲,沿袭了欧洲自由主义精神的传统,在后来的发展中形成了有别于欧洲的现代文化特征 发展历史不同
   
欧洲
城镇
城镇中心有市民集会的广场、大教堂以及工商组合的事务所,有许多著名历史建筑,高层建筑大都建在城镇中心区以外的地区 欧洲发展历史悠久,城市中多著名建筑,人们不愿意让现代化建筑夺去其历史建筑的风采
建筑结构  
中国
建筑
围墙是主要景观,城有城墙,园有园墙,宅有宅墙,庙有庙墙;园林讲究含蓄,显而不露,引而不发,忌直求曲,忌宽求窄 中国地域文化具有很强的内向性、封闭性,而西方文化以外向、开放著称 中西方地域文化差异
美国
建筑
绝少围墙,园林强调整齐划一,均衡对称,直率敞朗,和盘托出
建筑风格 中国宫殿式建筑的红墙、黄瓦、飞檐、斗拱,宫廷中的楼、台、殿、阁与西方宫廷中的喷泉、雕塑等明显不同;中国民居四合院与西方的花园、洋房、绿篱、草地明显不同 东方古代建筑突出皇权的重要地位,西方国家城镇建筑表现出教堂占优势地位 中西方统治权力不同

 

另外,城镇与环境相互协调,往往形成独特的风格。如沿海、沿江、沿湖城镇多利用水体表现城镇特色。在水体的边缘,有的形成重要的商务区,如美国芝加哥市密歇根湖畔、上海黄浦江两岸;有的发展为风景旅游区,如我国的杭州西湖等。
  本文标题:新教材考前必备篇 专题八 乡村和城镇
  上一篇:
  下一篇: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jiaoxue/xuekao/12390.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jiaoxue/xuekao/12390.html

    标签:乡村城镇考前必备篇

    最新评论列表

    (共有 条评论) 我要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