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地理网欢迎你!

新教材考前必备篇 专题十一 环境与发展

作者:地理人来源:未知 时间:2022-10-20 阅读: 字体: 在线投稿
专题十一 环境与发展
一、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一)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1.环境问题
(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人类对环境不同的态度和行为,会产生不同的环境效应。

(2)环境问题:由于人类对环境采取了不恰当、不友好的态度和做法所导致的结果。
2.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
(1)自然资源枯竭、生态破坏:人类向环境的索取超过环境承受能力。
(2)环境污染: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环境自身的净化能力,导致环境质量下降。
(二)环境问题的表现
1.主要环境问题及其表现
(1)自然资源枯竭:森林减少、水资源危机、矿产资源短缺等。
(2)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3)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等。
 
 
 
 
2.环境问题的地域差异
城市与乡村 城市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
乡村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
发达国家与
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主要体现在过度消耗资源带来的环境影响
发展中国家主要表现在掠夺式开发带来的生态破坏,以及快速工业化导致的环境污染
 

 

 
3.全球性与局域性
(1)全球性环境问题:酸雨、臭氧层破坏、全球变暖等。
(2)局域性环境问题:环境污染事件等。
二、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
2.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生态、经济、社会三个方面,具体如下图所示。
 
154DLH163.tif
 
 
3.原则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包括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三项基本原则,其具体的内容、要求与案例如下表所示。
原则 内容 要求 案例
公平性原则 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公平 人类的发展不应危及其他物种的生存;各国有权根据需要开发本国资源,并确保不对其他国家的环境造成损害;人类需要和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 “只有一个地球——关心与共享”“世界万物,生命之网”
持续性原则 地球的承载力是有限的,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环境承载力之内 人类应做到合理利用一切自然资源,保持合理的人口规模,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没有破坏的发展”
共同性原则 各国共同参与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地区决策和行动应该有助于实现全球整体的协调 解决全球性环境问题,必须进行国际合作;对于全球共有的资源,需要在尊重各国主权和利益的基础上,制定各国都可以接受的全球性目标和政策 “各国人民联合起来创造更加美好的世界”

 

 
(二)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1.共同努力的艰巨任务
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
2.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
(1)消除贫困

(2)发展绿色经济

(3)提倡可持续消费

3.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模式
(1)循环经济的原则和特点

(2)实现循环经济的途径
①清洁生产
优点:从原料开采—生产制造—消费使用—废弃物处理的全过程来评估产品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克服了传统工业生产只重视末端治理的弊端。
环境效益:实现了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并在生产过程中控制大部分污染,减少工业污染的来源。
经济效益:可以在技术改造和工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大有作为。
②生态农业
应用领域:农业经济结构调整。
目的:形成生态上和经济上的良性循环,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
 
  传统经济 循环经济
资源利
用方式
粗放利用 资源输入减量化,集约利用
资源利用效率 一次性利用,利用效率低 资源再利用,利用效率高
废弃物处理 污染物和废弃物的大量排放 废弃物再生资源化
物质流动 物质单向流动 物质循环流动
结果 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带来环境问题 经济和生态效益相结合

 

 
(4)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
  循环经济 低碳经济
不同点 提出背景 应对因经济高速发展而引发的全球资源环境问题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保护全球气候
关注重点 资源的循环利用和高效利用 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比重、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定位 减少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强调资源的综合循环利用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开发利用清洁能源
共同点 发展要求:应贯穿于经济发展的全过程
根本目标: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基本保障:以技术创新为支撑,以制度创新为保障
         

 

 
三、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
(一)建设主体功能区
1.主体功能:一个区域最主要、最核心的功能。
2.主体功能区规划
(1)意义:促使区域发展由盲目追求经济增长,转向依据主体功能因地制宜、有序开发。
(2)地理背景
适宜开发的土地少;自然资源分布不均;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3.我国主体功能区划分
(1)划分依据:依据地理国情和国土开发状况。
(2)主体功能区
 
主体
功能区
地域类型 主体功能 区域特点
优化开
发区域
城镇化地区 提供工业品和服务产品 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城镇体系完善,科技创新能力强,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接近饱和
重点开
发区域

 

城镇化地区 提供工业品和服务产品 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人口较为密集,城镇体系初步形成,开发基础较弱,开发潜力大
限制开
发区域
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 提供农产品和生态产品 包括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
禁止开
发区域
自然和文化遗产保护地 提供生态和游憩产品、精神财富 包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世界遗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和国家地质公园等

 

 
(二)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1.主要区域发展战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等。
2.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1)地位:长江经济带是我国重要的内河经济带,具有独特优势和巨大发展潜力。生态地位重要,综合实力较强,在我国国土开发和保护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2)概况: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资源储量充足,种类丰富;工业基础雄厚,产业优势明显;城市密集,市场广阔。
(3)空间格局:“一轴、两翼、三极、多点”。
 
 
 
 
 
 
 
(4)主要措施
建设沿江绿
色生态廊道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放在首要位置
建设综合立
体交通走廊
加快推进长江干线航道系统治理,提升长江黄金水道功能;统筹建设铁路、公路、航空、管道建设
推进新型城镇化,优化产业布局 发挥大城市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加快发展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镇,统筹城乡发展。引导产业合理布局,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打造优势产业集群

 

 
(三)拓展蓝色经济空间
1.海洋的重要作用
海洋被称为“能量的源泉”“未来的粮仓”。
2.我国的海洋国情
(1)海域辽阔,海岸线漫长,大陆架宽广,岛屿众多。
(2)跨三个气候带,季风特征显著。
(3)海洋资源十分丰富。
(4)海洋灾害种类多。
(5)拥有多种海洋生态系统类型。
(6)海洋环境状况不容乐观。
3.发展海洋经济
(1)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拓展蓝色经济空间,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维护海洋权益。
(2)拓展蓝色经济空间的思路:保护海洋生态环境,规划海洋空间利用格局,提高海洋空间利用效率,提升海洋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维护海洋权益
1.海洋权益争夺的形式
对海洋权益的争夺,从过去主要围绕军事目标、战略要地和海峡通道,发展到更广泛的海洋资源及其他相关经济利益。
2.海洋权益的含义
(1)海洋权益是指国家领土向海洋延伸形成的一些权利和利益。
(2)一国可主张海洋权益的范围包括本国的内水和领海,还包括本国管辖的毗连区、专属经济区,以及大陆架海床和底土等。
3.我国的南海权益
(1)历史:中国最早发现、命名和开发利用南海诸岛及相关海域,最早并持续、和平、有效地对南海诸岛及相关海域行使主权和管辖,确立了在南海的领土主权和相关权益。
(2)南海权益:中国对南海诸岛,包括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拥有主权;中国南海诸岛拥有内水、领海和毗连区;中国南海诸岛拥有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中国在南海拥有历史性权利。
4.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的神圣领土
(1)钓鱼岛等岛屿是中国人最早发现、命名和利用的,中国渔民历来在这些岛屿及其附近海域从事生产活动。
(2)早在明朝,钓鱼岛等岛屿就已纳入中国海防管辖范围,是中国台湾的附属岛屿。
(3)地质上,钓鱼岛地处我国东海大陆架,是台湾东部山岭的自然延伸,与琉球群岛以冲绳海槽隔开。
5.维护海洋权益的途径
我国政府的主张:与相关国家通过双边协商,公平合理地解决海洋争端。
6.维护海洋权益的意义
维护海洋权益可为海洋开发活动提供和平、稳定的周边及外部环境,而且能够巩固海防,打击海上恐怖活动、走私和跨国犯罪,营造和平、良好的国际海上安全秩序。
  本文标题:新教材考前必备篇 专题十一 环境与发展
  上一篇:
  下一篇: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jiaoxue/xuekao/12393.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jiaoxue/xuekao/12393.html

    标签:环境发展考前必备篇

    最新评论列表

    (共有 条评论) 我要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