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地理网欢迎你!

风力作用为主的沙漠地形-沙漠的利用和改造

作者:地理人来源:未知 时间:2022-07-22 阅读: 字体: 在线投稿

  (四)沙漠的利用和改造

  中国的沙漠地区虽然有着干旱、风沙等不利的方面,但也蕴藏有一定数量的水、土、动植物、矿物和热能资源可供开发利用。

  据初步估计,中国沙漠地区的可垦荒地达2亿亩左右。这些可垦荒地主要分布在沙漠边缘、沙漠中的大河河谷地带,以及古代和现代湖泊洼地周沿地区,其中以新疆和甘肃河西等地区最为集中。

  沙漠地区的水资源虽不及土地资源丰富,但也并不贫乏。据初步估算,地表水有1200多亿立方米。在地区分布上,东部较西部丰富;在季节分配上多集中于夏季几个月。据统计,全新疆有河流310条,较大的泉流有100多条。地表径流总量达 852亿立方米,为黄河的1.8倍,占全国总径流量的3.1%。

  中国东部的沙漠地区,年降水量有的可达250~400毫米,所以在沙漠中有成百上千个被称作“明珠”的大小湖盆,它们中有淡水湖,也有盐湖和碱湖。

  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的南部、陕西省北部的毛乌素沙地都分布有众多的湖泊,大小有 170余个,虽大部分系苏打湖(如察汗淖、巴彦淖、纳林淖等)和含氯化物湖(如盐池等),但也有淡水湖的分布(如刀兔海子等)。内蒙古西部巴丹吉林沙漠高大沙山之间的低地分布有114个内陆小湖(即海子),主要分布在沙漠的东南部。由于强烈蒸发,湖泊累积盐分,矿化度高,多为盐水,不宜饮用或灌溉。但在湖盆边缘及有些海子的中心都有泉水出露,流向湖内,均系沙丘水,受大气降水及凝结水的补给,水质较好,大多数为矿化度小于1克/升的淡水,可供饮用。腾格里沙漠内部的大小湖盆达422个之多,它与巴丹吉林沙漠中的海子不同,大部分为季节性积水或积水面积很小的草湖,不少为泉水所补给,水质良好,如高璃玛海子等。乌兰布和沙漠西部为一古湖积平原,分布有盐湖,其中吉兰泰盐池是中国已经开采的著名盐湖之一。这些湖泊水位的升降和降水量有密切的关系,雨季水位升高,旱季逐步下降和缩小。它们大部分为过去湖泊的残余,一部分为风蚀洼地到达潜水面而形成。这些湖滨地区由于牧草丰美,大都成为优良的天然牧场,是沙区少数民族主要劳动生息的地方,而湖中的盐类和碱类则是化学工业的宝贵原料。

  除红柳、胡杨外,中国沙漠地区还生长有400多种植物。像麻黄、甘草、枸杞、苁蓉、锁阳、阿魏、列当等都是名贵的药材;罗布麻、芨芨草、芦苇等则是有用的纤维植物,可用来织布、造纸等。其中罗布麻分布最广,而且纤维长,质量好,现在已能纺成60支纯细纱及160支混纺细纱,还能织成华达呢、凡立丁等高级衣料。

  沙漠地区由于降水少,晴天多,因而日照时间长,光照条件好,热量充足。特别是塔里木盆地,气温比较高,所以这里虽然与华北、内蒙古处于同纬度,但热量资源却十分丰富,全年日照时数达2700~3200小时,与青藏高原不相上下;太阳年总辐射热量达130~150千卡/平方厘米(准噶尔盆地为130~140千卡/平方厘米,塔里木盆地140~150千卡/平方厘米),略逊于青藏高原,但仍居全国前列。塔里木盆地由于光热条件优异,土壤矿物质养料丰富,又具有较好的灌溉条件,所以作物具有长纤维、高糖分和高蛋白质的特点。这里所生产的葡萄和甜瓜中外驰名,又是长绒棉最优越的产区之一。

  尽管沙漠中风沙大,易成灾;但是当人们一旦认识和掌握风沙规律以后,风沙灾害也是可以治理和改造的。中国沙漠地区广大群众和科技人员在长期改造利用沙漠的实践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治沙经验,掌握了风沙具有“三怕”的弱点,即怕草、怕树、怕水。因此,针对沙漠的这个弱点,他们制定出“植治”和“水治”等一系列因地制宜的有效综合治理措施,开渠引水,平沙造田,植草造林,一定程度地防止了风沙,并使沙区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图50)。

  在河西走廊,地处腾格里沙漠三面包围的甘肃省民勤县,风沙线长达300公里,风沙危害严重。解放以后已造成片林50多万亩,营造防护林带100多条,总长达830公里,防护林组成的挡风墙总长3400公里,封沙育草200多万亩,埋压沙丘和种草植树达2.8万亩,基本上改变了民勤县“沙漠压良田,沙迫人退”的旧面貌,粮食产量有显著的增加。6处跨越沙漠、沙区,线路达40公里的包兰铁路自1958年通车以来,一直通行无阻,这是中国治沙科学上的一项巨大成就。此外,穿行在沙漠中的公路有的选择有利的地形条件,修筑在高大沙山之间的宽阔丘间地带和沙丘低矮而稀疏的地区;有的线路通过固定半固定沙丘地区和生长有胡杨、柽柳灌丛的河谷地带;有的则采用输导措施或改变路基断面形式等方法,也确保了来往车辆的畅行无阻。

  为了揭开塔克拉玛干的秘密,中国年轻的勘探人员曾多次深入塔克拉玛干大沙漠。

  阿克苏以南、塔里木河沿岸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北部,原来是一片荒凉沙漠,现在已经建成面积达70余万亩的新绿洲。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西南的和田地区,1965年耕地总面积比新中国成立前扩大了2倍。过去遭受风沙、干旱灾害严重的皮山县已修筑了总长229公里的戈壁沙漠渠道,把昆仑山的雪水引进了沙漠;营造防风固沙林和农田防护林带总长度达 1000余公里,片林达2.3万余亩。在层层林带防护下,皮山县人民不仅夺回了过去遭沙埋的农田,而且还在沙漠中开垦出片片耕地,全县农田面积比新中国成立前扩大了1倍多。

  这个规划实现后,风沙区中的农业区及半农半牧区的森林覆盖率,将由现在的4%提高到10%;黄河中游水土流失地区的森林覆盖率,将由现在的5%提高到18%。这样,风沙区中包括甘肃河西走廊、宁夏黄河前套、内蒙古黄河后套、吉林和黑龙江中部平原五个商品粮基地在内的1亿多亩耕地,以及 5000多亩草牧场,将得到保护,“三北”地区的自然面貌和经济面貌也将发生可喜的变化。

  本文标题:风力作用为主的沙漠地形-沙漠的利用和改造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shuku/211/8977.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shuku/211/8977.html

    最新评论列表

    (共有 条评论) 我要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