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地理网欢迎你!

风力作用为主的沙漠地形-中国沙漠的自然特征

作者:地理人来源:未知 时间:2022-07-22 阅读: 字体: 在线投稿

  (二)中国沙漠的自然特征

  由于中国的沙漠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加上周围的高原、大山阻挡了湿润的海风吹入,因此气候干燥、日照强烈、雨量稀少、气温较差大、风沙频繁、植被稀疏低矮等,成为这一地区共同的自然地理特征。

  如新疆东部及塔克拉玛干沙漠的中部和东部,年降水量在 10毫米以下,平均年温差一般为 30~50℃,绝对温差可达 50~60℃以上,“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是这一地区气温变化剧烈的真实写照。沙漠南部的风沙日常占全年的 1/3,如且末最多可达 145天。甘肃民勤县 1959年风沙日达 148天,占全年日数的 41%,持续时间最长可达 17~48小时。

  沙漠地区的植物不仅低矮稀疏,而且还具有干旱地区的特色。为了适应干旱的气候,它们的叶子都缩得小小的,或者变成棒状和刺状,像梭梭和沙拐枣。沙拐枣原生在河西走廊弱水两岸,5、6月开黄白色的花,飘散着桂花的香气。它是蜜源植物,枣可食,叶子是饲料,树干可作各种器具,是很好的防沙护田树种。有些植物为了减少蒸腾而气孔下陷,角质层加厚;另一些植物营养器官变为肥肉质,以自身储蓄水分。为了抵抗夏天强烈的阳光,很多植物的枝干表面变成白色或灰白色,像白茨、梭梭等。为了吸收沙层里仅有的一点水分,它们的根系特别发达,而且尽量往地下深处伸展,并长出很多的侧根以扩大吸水面积,例如柽柳、骆驼刺、沙拐枣等,它们在地上部分不过三四米高,但它们的主根可达 20多米。

  沙漠里既缺少动物的饲料,又缺少雨水,再加上强烈的日晒、高温和巨大的蒸发,使很多常见的动物难于生存,可是却有一些独特的动物在沙漠中生活得很好。生活在沙漠中的动物为了适应干旱环境,在生理上的先决条件是善于保持液体,使水分损失最小,而且能耐饥耐渴。被称作“沙漠之舟”的骆驼就是这样一种具有特殊机体构造的动物,它有储藏养料的驼峰,胃壁上长着许多盛水的小窝,可以储存大量的水分;它又有能反刍的胃,四蹄像个软垫子,不怕沙子磨擦,鼻孔可以随意关闭,挡住风沙;它还有一双很好的眼睛,双眼皮,长睫毛,是抵抗飞沙的门户。骆驼特别能耐饥耐渴,可以几天不喝水,不吃东西。当遇到各种带刺的灌木和干枯了的草本,别的动物不能吃的,骆驼却都能吞得下去,等到休息的时候,曲腿卧下,再把匆忙吞下去的食物顺着脖子反上来,开始从容不迫地倒嚼着,然后咽到第二个胃里去。正因它具有这样的生理特征,才使它成为沙漠中最好的运输工具。一头骆驼能驮载 150~250公斤重物,一天能走 30~40公里,因此,不管沙漠地区如何广泛地利用汽车,骆驼仍然保持着它特有的功用。

  本文标题:风力作用为主的沙漠地形-中国沙漠的自然特征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shuku/211/8979.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shuku/211/8979.html

    最新评论列表

    (共有 条评论) 我要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