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地理网欢迎你!

中国喜庆的新年节日

作者:地理人来源:未知 时间:2021-04-10 阅读: 字体: 在线投稿

  一年复始,万象更新。新年往往是各族人民最重要的节日。我国各民族的新年节日,大体可以分为四类:(一)和汉族一样过农历“春节”;(二)根据原始的物候历,确定本民族新年;(三)根据太阳或月亮的运行规律,制定传统的民族历法,由这种历法确定的本民族的新年;(四)由于历史上的各种原因,由习惯而形成的新年,其日期一般都在收获季节之后。

  汉族的年节是一年中最重大的节日。有不少少数民族也和汉族一样,过农历新年的“春节”。如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壮族(1555.6万人)在农历新年之际,都要停工休息,并杀猪祭祖,置办富有民族特色的饮食。初一到泉水、河边“汲新水”回家;初二到岳母家拜年聚会。村中要开台演壮戏,抬土地公巡游村寨,以驱除鬼怪,保佑人畜平安,五谷丰登。壮族过年,家家户户必包粽粑,用当地特产的大粽叶,将十斤糯米、二斤猪肉、三斤绿豆,包扎成大年粽,放在大铁锅中烧煮三天三夜。除夕夜放在供台上祭祖,正月初三或初八日再烧热后全家共食。打开粽粑时有一种清香扑鼻而来,令人食欲大振。这种十多斤重的粽粑,并不是最大的,广西邕〔yōng拥〕宁县壮族的村寨过去在有人中举后,全村要筹集糯米、猪脚等物,包扎巨型粽粑。他们先在两块洗刷干净的门板上横置二三十条新绳索,再摆放好120张大粽叶,然后倒上浸洗过的糯米100多斤,在糯米中间扒出一个长槽,放入脱壳绿豆四五斤,腌制过的猪脚七八只,然后用糯米盖上,捆扎结实,装入直径约一米,高约一米七八的大水缸中,用火熬煮几天几夜。熟后,全村一起享用,作为阖〔hé合〕村人团圆吉利的象征。在壮族聚居的靖西县,每逢过春节,节前要打扫环境,干干净净过年。年三十晚上,各家在堂屋祖先牌位前设供桌,桌前挂一张美丽的壮锦或者刺绣的桌围,桌上置摆大粽粑、年糕、米花糖及鸡、鸭、鱼、肉等供品祭奠祖先。同时在家中火塘内燃烧一根耐烧的大硬木,直到第二天都不会烧尽灭火,以示子孙绵延久长、烟火不断之意。初一清晨,鸡叫头遍,壮族姑娘要燃起火把,提着瓮、桶到井边、泉旁打新水回家。有的要争打第一桶水,以求吉利;有的要先轮流数天上的星星,在群星渐隐的时刻,看谁的眼睛尖、福气大,直数到天色大亮,剩下最后一颗星时,姑娘们便开始捧喝新水,边喝边唱。这时,风和日丽,一片欢腾,预示着来年姑娘们个个心灵手巧,伶俐可爱。贵州省从江县的壮族,历史上是从广西迁来。据说这里的祖公在迁来前,广西的祖公曾要求他们以后每逢春节和七月半要回老家看看。此后这儿人口增多,年年往还,很难周全,所以决定提前到12月初一日过年,以便于分散在两地的亲人团聚,就形成了提前一个月过春节的“壮年”。

  此外,像与壮族关系十分密切的布依族(254万人),分布在全国各地的满族(982万人),居住在云南省西部的白族(159万人)、纳西族(27万人),主要居住在东北平原的朝鲜族(192万人)、达斡尔族(12万人),居住在贵州省东部的侗族(251万人),华南山区的瑶族(213万人),海南岛的黎族(111万人),以及人口较少的畲〔shē奢〕族(63万人)、毛南族(7万多人)、京族(1万多人)、仡佬〔gēlǎo哥老〕族(43万多人)等等,也都注重过农历的“春节”新年,但是又都各有特点,无论在饮食、服饰、待客习俗和有关禁忌等方面,各族都有着各不相同的内容。

  布依族在从腊月三十日夜到次年正月十五日(元宵)以前的半个月内,无论男女老少,都要休息。他们饮春酒、走亲访友、对歌谈情,潇洒地称之为“玩年”或“玩春”,体现了希依族人民辛勤劳苦一年后,舒坦欢快的心情。腊月三十晚通宵守岁。午夜后,要将家中柜子、犁耙、碓磨、水车、织机等贴上封条,到正月十五后才能启封,以免财气跑失,也有全家停工,安心休息之意。

  满族最晚在努尔哈赤时期已有过春节的习俗。满族民间在除夕之夜,都要上坟烧纸,以大肉、米饭、纸钱供奉祖先。除夕夜忌包无褶的光边饺子,为的是怕以后的日子“过秃了”。在个别饺子中还包入一二个铜钱,吃到的人预示着明年“财路大开”。各家各户还要在门前贴挂自己所属的色(红、黄、蓝、白)旗。色旗制作精美,色彩鲜艳。

  本文标题:中国喜庆的新年节日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shuku/30/50.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shuku/30/50.html

最新评论列表

(共有 条评论) 我要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