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地理网欢迎你!

“合理性错误”--教学行为的误区

作者:地理人来源:未知 时间:2023-03-17 阅读: 字体: 在线投稿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有不少看似合理,其实很不科学的教育现象,约 定俗成地为广大教师毫不怀疑地奉行。这些传统的观念、僵化的模式,使不 少人进入误区而不知返。开俊林老师总结了如下六种“合理性错误”——教 学行为的误区,并提出了改进意见: (1)学生迟到,要喊“报告” 学生迟到喊声“报告”,除了起告诉老师“我已经到了”的作用外,别 无他益。相反只会带来负作用:①一声“报告”,会中断教学思路,惊忧师 生上课的注意力,影响课堂教学时间和效率;②学生来迟,本来心理就慌, 一声“报告”引起几十双眼睛的注视,就会使他更为惶愧不安,听课时就会 心烦意乱,很难集中注意力。所以,学生迟到,让其从后门轻轻入座,只须 用眼光或动作向老师微表歉意,待课后再向老师解释一下迟到的原因即可。 (2)作业做错了,让学生“掩盖” 学生做作业时用橡皮擦去差错或不慎之处,乃是司空见惯之事,但就因 为有橡皮,每当作业出错时,他们会立即用橡皮擦去。由于教训给抹去了, 同样的错误今后还会反复出现。长此以往,极易养成马虎了事、心不在焉的 不良习惯。如果不让学生使用橡皮,每当作业出现差错时,就在上面画一个 “×”,每当他们翻开作业本,就会看到“错误的记载”,前事不忘,后事 之师,这样就在他们心理上造成了一种要认真完成作业的压力,从而一丝不 苟地去完成作业,就能达到避免同样的错误的目的。 (3)课堂教学中的“明知故问” 课堂教学中,教师对有些问题,故意装作“稚化”,让学生去发现、去 解决,这种“明知故问”可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但有些教师的“明 知故问”是把学生看成搀着不能放手的小孩,对他们的接受能力过分怀疑, 课堂教学面面俱到,一问到底,尽管有好多问题学生早已通过已学知识解决, 也丝毫不放过。这种“明知故问”,既抑制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又使学生产生了厌烦情绪。 (4)一科两本以上作业本 教师普遍让学生备两个以上的作业本交换使用。这样做,首先不利于及 时反馈教学信息,从而趁热打铁,把问题解决于萌芽状态。其次由于有两本 作业本,除了这本还有那本,极容易使教师养成拖延懈怠的作风。再则,两 本作业本也增加了作业本在学生手中的周转时间,使得抄袭作业者有了可乘 之机。所以一般情况下,每一科最好使用一本作业本。 (5)作业布置的“大锅饭” 布置作业,一视同仁,统一要求,这本无可非议。但一个班几十个人, 各自的基础不同,接受能力不同,作业布置的“大锅饭”“一锅煮”势必造 成好的学生吃不好,中等学生吃不饱,差的学生吃不了。所以作业的布置应 分层次,因人设练,使一定层次的作业与相同程度的学生在情绪上产生共鸣, 人人有题练,各得其乐。 (6)放弃休息时间为学生补差 放弃休息时间为学生补课,这在好多地方是作为衡量教师是否有事业心 的重要内容,评优、师德宣讲都作为论据来运用。但细细想来,这种“补差” 弊大于利。首先,违背了教育规律学生正是处于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时期, 利用休息为他们补课,影响了学生休息,不利于学生身心发展。其次,影响 了教学秩序。利用休息时间为学生补课,耗费了学生的大量精力,势必影响 正常的听课效率。再次,这也是一些教师加班加点搞补课的一种借口。有的 教师从初一接班到高三年年搞补差,总是补不完。试问差生年年补,差生何 其多?所以,补差应巧妙地贯串于课堂教学的始终,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上 做文章、下功夫,而不应在学生休息时间动脑筋。 教学中,“合理性错误”是客观存在的,它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有的已经或正在被发现;有的人还当做“公理”在继续运用。这就要求广大 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学习教育理论,不断总结教学经验,从而在实际教育、 教学工作中尽量避免“合理性错误”的误区。
  本文标题:“合理性错误”--教学行为的误区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shuku/366/19753.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shuku/366/19753.html

    标签:教学行为合理性错误

    最新评论列表

    (共有 条评论) 我要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