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地理网欢迎你!

地理知识的记忆原则及方法

作者:地理人来源:未知 时间:2023-03-22 阅读: 字体: 在线投稿
在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有大量的地理名称、地理数据、地理事物和地 理现象要求学生了解或掌握,教材中需要识记的份量很大,根据学科特点和 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运用识记规律,探究识记方法,才能提高识记效果。 其基本指导原则如下: 一是:变机械识记为意义识记。识记的效果对理解材料的程度有很强的 依存性。教师可以在若干个机械识记的材料中,帮助学生寻找出它们的内在 联系,成为有某种意义的识记的材料。以有关长江的几组地理数据为例: 长江干流流程是 6300 千米。在学东非裂谷带和世界另外三大河流时,它 们的长度和长江的长度组成一个数字组: 6000 千米(亚马孙河)、 6600 千米(东非裂谷带),6200 千米(密西西比河)、6400 千米(尼罗河)。这 几个数字中百位数可组成类似等差数列的顺序,而其它各位数字均相同。 欧洲最长的河流、世界最长的内流河——伏尔加河流程是 3600 千米,其 前两位数正好与长江的相反。 二是:变抽象识记为形象识记。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地图是运用最多的 模象直观形式。地图具有方位准确、数据直观、表现鲜明、地理要素内在联 系外显等特点,是学习地理的第二语言和不可缺少的工具,读图、填图、分 析图,不仅可以“索象于图”,还可以“索理于图”,以至“规划于图”。 地图是获取知识的信息源,又是储存知识的信息库,是识记、分析、综合、 运用地理知识的蓝图。教师要具备边讲边画板图的基本功,并引导学生边听 边看边画边填,养成自己动手画地图,用图学习、用图识记的习惯,变文字、 声波识记为文字系统和图像符号系统的综合识记,调动耳、眼、手多种感官 对大脑进行多方位刺激,从而提高识记效果。 三是:从部分识记到综合识记。综合识记具有部分识记的分散材料的优 势,在区域地理教学中,把知识结构概括为:“位地气水生,资农工交城” 十大要素组成的系统,使学生在新课进行前就对区域地理知识结构有了整体 的认识,再把整体教材分解成各部分要素,随着教师把各地理要素的具体内 容逐次分析,并展绘在底图上,最后画出一张本地域的综合性的地图,再配 以必要的文字材料,这不仅对各地理要素的有关名称、特点和分布规律有具 体了解,又能从各要素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整体上,在地图点、线、面 符号组成的知识网络上,识记所学材料,进而挖掘知识内在联系和规律性, 也便于用“变式”和比较的方法,使知识得到迁移,从而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地理学习记忆的方法很多,如已被人们普遍采用的图形记忆法、方向记 忆法、序列记忆法、列表记忆法和“之最”记忆法等,今就下列学习记忆方 法,作一简要介绍。 1、“发现”记忆法 所谓发现记忆法,就是在学习、复习地理的过程中,发现问题,重点解 决,以此加强记忆的方法。比如,当学生在听课、做练习、解答问题时,经 常会发现自己有概念不清、不得要领以及遗忘的地方。针对这些问题,应扎 扎实实地依据课本,逐个解决,这也是再学习、再复习的过程,同时又是加 强记忆的过程。尤其是复习时,要将所学地理知识系统化和概括化,逐章按 节进行复习,一定会发现自己存在的薄弱环节,有了不足,及时解决,搞懂 学通,加强记忆。 2、口诀记忆法 这种方法读起来朗朗上口,情趣盎然,简洁明快,新颖独特。不仅易学 易懂,而且记忆方便,是名符其实的“地理快餐”。 如学习《中国地理》中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简称,其口诀(看中国政 区图): 黑、吉、辽;内蒙古、京、津; 晋、冀、鲁;陕(秦)、甘(陇)、新; 苏、皖、豫;鄂、湘、赣; 川(蜀)、黔(贵)、滇(云);宁、青、藏; 沪、浙、闽;台、粤、桂; 海南简琼,好记忆。 再如,我国主要大山口诀:(看中国地形图) 喜马拉雅(山)、横断山, 冈底斯山、昆仑山, 天山、祁连山, 阿尔泰山、贺兰山, 大小兴安岭、长白山, 阴山、燕山、太行山, 秦岭、巫山、大别山, 南岭、武夷(山)、台湾山。 口诀记忆法,最适用于年岁偏小的学生,是他们在学习地理时一种较为 有效的方法。一般情况下,他们善于背诵,若能对照地图记忆,会收到较好 的效果。 3、联系记忆法 就是以点连线,以线拓面的方法联系记忆。如以铁路站为点,再沿铁路 线向周围拓宽,或延伸的面来记忆。当然,完全可以以任何城市或其它重要 地理事物为点,延线、拓面,相互记忆。 如学习西北五省、区主要铁路交通时,先以熟知的西安为点,向西沿陇 海线经宝鸡,再向西偏北到兰州。又以兰州为点,向西北沿兰新线到乌鲁木 齐;由兰州向东北,沿包兰线经银川到内蒙古的包头;由兰州向西,沿兰青 线到西宁。由西宁继续向西,是青藏线的西宁至格尔木段。 由宝鸡向南沿宝成线经阳平关等到成都,阳平关向东沿阳安线经汉中到 安康。安康是襄樊到重庆的襄渝线中间一个站。 从铁路线分布状况看,兰州为西北最大的铁路枢纽站。另外,陇海线和 兰新线及乌鲁木齐到哈萨克斯坦的首都阿拉木图线,是亚欧大陆桥的东段线 路。 4、图片记忆法 地理图片能够形象地反映出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它能调动学生学习地 理的积极性,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本知识,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所以在学 习时,适当运用观看与学习内容相应的图片,是会收到好效果的。中学适用 的“中国地图册”中,附有大小图片 44 幅。有兴安林场、大连新港;黄土高 原,华北棉田;上海外滩,长江三峡;桂林山水,西沙风光;葛洲坝、日月 潭等。课本上的图片更多。学到相应的章节时,首先应看图片。如学“热带 雨林自然带”,先看“热带雨林”景观图片,学生会得出这样的结论:植物 特别茂密,乔木、灌木、草本混杂,树种繁多。地面有大象、犀牛,水中有 鳄鱼、河马。树上有猿猴、猩猩攀缘,空中飞翔着各种鸟类。学生会感知热 带雨林带动植物的多样性、复杂性。学习课本内容时,就容易理解,还可进 一步分析这些特征是如何形成的?从而联想到与热带雨林气侯有关。所以运 用地理图片,是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手段。 5、类比记忆法 从因果关系上谈,基本要素相同,结论必然相一。地中海周围气候特点 是冬雨夏干。因地处 30°~40°N 的大陆西岸;冬季受西风影响,夏季在副 热带高压控制下。那么可知,凡在这样条件下,就具有冬雨夏干地中海式气 候。北美有,南半球的南美、非洲、澳大利亚都有。 6、地图记忆法 看地图、读地图、绘示意图等,这是学习地理最基本的方法,具有容易 学、速度快、简便实用等特点。原则上,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由学习到复习, 都不能离开地图。因为地图是地理学中重要的直观语言,它能形象而确切地 表示地面上各种地理事物,当然也能反映出各种地理事物来。通过地图,可 以确定出地理方位,区域范围,展示地理事物的大小、高低、距离、形态和 分布,便于阐明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容易使学生理解地理规 律。通过读图、分析图等,可以发展丰富学生的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扩 大学生的视野,逐步树立起敢于向自然界、向地球、向宇宙开拓的精神。 学习各类气候类型,依地图学习,好记忆、易理解。如海陆热力差异而 引起的东亚季凤,是世界上最为明显强大的季风区。它是由冬、夏气压场性 质而决定的。冬半年,亚洲大陆内部气温低,形成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区; 而东面的太平洋面上,比同纬度大陆来说相对气温要高些,形成北太平洋上 的阿留申低压区和赤道以南的赤道低压带。大势是,陆上高压,海上低压, 自然存在温压梯度的变化,从而形成由陆上高压区向海上低压区带吹的偏北 风,叫冬季风。夏半年,温压场相反,所以风向也相反。 实际上,上面的季风问题和一些地理问题,虽不是问明地图,但实质上 你要准确无误的答好问题,也需要一幅鲜明的亚洲地图或世界地图浮现在脑 海里,才能答得全面准确。 学习中国省、自治区、直辖市、看“中国政区”图,就容易学习。从而 也能尽快地掌握各省、区、市的相互位置、方位、图形等。若不看图,只记 名称,必然就会今天记、明天忘,实际等于空对空。但只会看懂地图、熟悉 地图还不够,应能理解地图,才能分析地图。能将地图上的内容和已有的地 理概念联系起来,经过分析,从中才能得出新知识。 7、方位法 如《中国地理》“三北”防护林网,教学时将“三北”防护网所跨越的 十二个省、市、区可用简称按自东向西顺序改为:东北区的黑吉辽三省西部, 华北区的冀、晋、内蒙古,西北部的陕、甘、宁、青、新。这样讲,学生比 较容易记住。 再如高中地理我国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解放初只有九个,随着工 业发展,增加到二十个。台湾省的台北、高雄,港澳地区的香港,人口也在 百万以上。按书上的顺序讲,学生很难记住,而且查地图时也忽东忽西,忽 南忽北,很不方便。我国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在地理分布上大致排列成 “兰”字形。在教学时,首先在黑板上写个“兰”字,然后按“兰”字笔划 顺序填写北京、天津等城市,引导学生看课本插图与板图对照。这样、学生 比较容易记住。 8、理解法 找出地理事物的内在联系,总结出规律,通过有意识记效果较好。如《世 界地理》世界气候,这一节内容既是本书的重点又是难点。它影响以后章节 各大洲各国的区域性气候学习,同时这节内容理论性强、份量重、头绪多, 学生难以掌握。为了教好这节课,教师备课时,搞清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各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特性及其成因。讲课时,紧紧抓住它们之间的内在 联系,学生就容易理解,也容易记忆。 9、谐音法 把新地名和熟悉的事物联系起来记忆。 如前苏联中亚地区的两条内陆河——阿姆河和锡尔河。在安徽中部地 区,“阿姆”和“阿母”,“锡尔”与“惜儿”是近音。在讲课时,首先引 导学生看地图,了解认识两条河的地理位置、发源地和注入的地方,再讲阿 母都是爱惜自己的儿子的。这样利用谐音可以激发学生的听课兴趣,又利于 记忆,但必须要求学生一定要把原字搞清楚,防止以假乱真。 10、对比法 运用对比方法,把类似或相反的地理知识,排列成序。例如我国面积辽 阔,为了使学生确切了解我国总面积是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可作下列一些 对比:我国的领上为英国的三十八倍,日本的二十五倍多,比英、法、德国、 日本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面积总和五倍还大,仅次于前苏联、加拿大,是 世界第三大国。从而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祖国辽阔的概念。 11、电影电视法 电影电视可以帮助我们得到直观印象,犹如身临其境,获得深刻的感性 认识。例如讲澳大利亚的袋鼠和苔原带的驯鹿,引导学生回忆电视放映动物 世界结束的镜头,学生对这两种动物的印象很深刻,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和记 忆课文。提醒学生看电视要多看《世界各地》、《祖国各地》、《兄弟民族》、 《话说长江》、《话说运河》,以增长地理旅行知识和见闻。讲课时,结合 课文引导学生回忆有关镜头,效果较好。 12、熟读法 对字数较多的地名,引导学生反复读几遍。如斯堪的纳维亚山脉,狄那 里克阿尔卑斯山脉,布宜诺斯艾利斯,马格尼托哥尔斯克等,读熟了就很顺 口,从而记得牢。 13、数字法 有的地理事物偶尔有数字上的巧合,可总结出数字规律。如讲南亚地区, 总结出该地区有三个“三”:三种地形(北部是山地,中部是恒河、印度河 平原,南部是德干高原);三大河流(印度河、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 三种气候(热带雨林、热带季风、热带沙漠)。在讲东非国家时,总结它有 三亚(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坦桑尼亚):两布(吉布提、布隆迪);两达 (乌干达、卢旺达),东非的九个国家中已经记住了七个;剩下的索马里, 塞舌尔也就好记了。地理课中有些数字与学生熟悉的事物巧合。如地球的表 面积是 5.1 亿平方公里,这个数字恰好同“五一”国际劳动节一致,但必须 向学生强调应注意地理事物的单位。再如讲黄河的长度是 5, 400 公里,这 个数字与“五·四”运动的数字巧合。 中学地理课本中涉及数据很多,教学中若照本宣科,听起来就十分枯燥。 怎样把它讲得有味,活跃课堂气氛,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呢?可采取以下处 理方法: (1)比较法 它是处理数字的基本方法,分横比和纵比两种。横比是把 同类事物放在不同空间的比较,反映出事物间的大小。如讲太平洋是世界面 积最大的海洋,有 1.8 亿平方公里。学生对这个庞大的数字感知模糊,若把 它与另三大洋相比,不仅按课本上指出它的面积是另三大洋面积的总和,还 把它与面积最小的北冰洋相比,指出它是北冰洋的 14 倍。这样就使同学们认 识到太平洋之“大”。也为东亚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巨大而形成世界上面积 最广的季风气候区打下了基础。纵比是同类事物不同时期的比较,它可反映 出事物的发展变化,讲我国的工农业增长等方面的数据,为了突出其增长幅 度,常用此法。 (2)扩算法 如果个体数字比较小不易引起重视,则可由此扩算出一个 累积数,形成一个可观的数字得以强化该内容。如讲森林法中决定每个公民 每年义务植树三至五棵,“三至五”数目小,学生觉得淡然,如果把它扩算 为按 10 亿人计算,每年则可义务植树 30 亿至 50 亿棵,试想这是多么惊人的 一笔财富!由此也起到了积极的宣传和教育作用。 (3)缩算法 数字太大或时距久远,不易捉摸,如果缩算成小数字则便 于理解。如讲“地球的演化史”可联系课本中的练习题,将整个地球发展史 缩算到钟表面的 12 小时之中,指出地球各个发展阶段约占的时间。特别强调 地球初期发展阶段占 2 个小时,太古代占 5 个多小时,即这 7 个多小时地球 上无生命存在。后四个年代合起来占 5 个小时,其中新生代很短,仅占 10 分钟,而出现人类的第四纪仅占 20~30 秒。这样一来同学们对漫长的地球历 史中各代的相对时间就有了一个较清楚的认识,对掌握地壳的变化、生物的 演化很有帮助。课文中的很多内容都可以用此法。如世界森林资源的毁灭, 我国土地资源的减少,我国人口的激增等数据都可缩算到一年或一天甚至每 小时来说明,由此强化保护生态环境、控制人口增长的紧迫意识。 (4)迁移法数字显示的内容生疏,可以迁移到一个比较熟悉的数字上类 比。如讲“一千克铀 235 通过裂变反应释放的能量相当于 25000 吨标准煤释 放的能量”时,学生对“标准煤”比较生疏,影响了这个数字的信息度,可 迁移为:如果这些热量全部转化为电能,相当于 2000 万度电,这样则有熟悉 可知,易于接受。 (5)换位法若遇数字内涵模糊,难以感知,可采取换一方位、变一视角 的办法处理。如“天体间的距离”用。光年”度量,学生不易感知,可换成 用火箭、飞机、甚至步行所需要的时间去度量,使学生感知其“遥远”,进 而认识到恒星的“恒”是有相对性的。 (6)窥斑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处理课文中不一定要求记忆但又要知道有 定量的数量。如讲黄河泥沙之“多”,可形象地说“一碗水半碗泥”;如讲 我国西北某些地区气温日较差,可用“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来形容。这样虽不反映总体数,但以局部示全部,以现象显特征,同样可起 到生动有趣,强化印象的效果。 采用上述方法应注意几点:一是数字的“加工”要注意科学性,不能无 根据地将课文中的数字夸大缩小;二是不能节外生枝,故意引进些新的数字, 混淆视听加重学生负担;三是此法要适度,并且强调课文中必要的数据要记 忆,不能以此法免去记忆。
  本文标题:地理知识的记忆原则及方法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shuku/372/20035.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shuku/372/20035.html

    标签:地理知识

    最新评论列表

    (共有 条评论) 我要发表评论

    推荐地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