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地理网欢迎你!

2023年高考文科综合地理全国甲卷第9~11题

作者:地理人来源:未知 时间:2023-09-11 阅读: 字体: 在线投稿
  【试题】图2为某区域的典型剖面示意图。该区域的山坡受流水侵蚀,谷地持续接受沉积。山坡多生长森林,谷地中草甸广泛发育。据此完成9~11题。
9.奠定该区域地貌基本格局的是
  A.冰川作用
  B.流水作用
  C.构造运动
  D.风沙作用
10,导致山坡与谷地植被分异的主要因素是
  A.气温 
  B.降水
  C.土壤温度
  D.土壤水分
11.如果地质构造稳定、气候无明显变化,谷地植被变化趋势为
  A.与地带性植被差异缩小,草甸比例上升
  B.与地带性植被差异缩小,草甸比例下降
  C.与地带性植被差异扩大,草甸比例上升
  D.与地带性植被差异扩大,草甸比例下降
  【参考答案】9.C 10.D 11.B
  【考查目标】案例材料展示了蛟河盆地内的缓丘和河谷空间结构的典型剖面,蛟河盆地位于长白山地,长白山地为新构造运动的隆起区。但蛟河盆地为断陷盆地,与周边山地强烈抬升不同,抬升幅度较小。其受新构造运动影响较弱,既没有受到明显挤压进一步褶曲,也没有明显抬升造成河谷深切,可以看作构造运动的稳定区。案例简明,但内涵丰富。本组试题要求学生在解读剖面图的基础上,分析内外力在地貌形成中的作用。该部分属典型地貌分析内容,展示了小尺度地域空间地理规律,对考查学生区域认知有明显作用;展示了自然环境整体演变过程,对理解自然要素相互作用、共同演变有明显价值。
  【试题分析】第9题为地貌类型区分题。地貌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地貌又是不断演变的,存在次序和一定的继承性,必须区分地貌形成的时段性。图2反映了吉林蛟河盆地内的缓丘和河谷的岩层形态。根据多处地质剖面观察,缓丘组成物质主要是白垩纪湖相砂砾岩,颜色浅白,偶有黑色煤层,部分剖面可见侏罗纪红色砂砾岩。缓丘海拔300米,拉法河河谷海拔220米。河谷包括河床、漫滩和阶地,沉积物为砾石层和粗砂层。河谷两侧的砂砾岩岩层倾向相对,倾角在10°-15°左右。据此简化概括出图2所示的剖面图。白垩纪湖相沉积岩形成时岩层平直,之后岩层受到构造运动的挤压褶曲,背斜成山、向斜成谷。吉林蛟河盆地位于温带湿润区,目前山体受流水侵蚀,不断降低,谷地持续接受沉积,谷地扩展、增高,向斜谷演变为河谷。构造地貌特征正逐步被流水地貌取代,但区域地貌基本格局尚未发生变化。因此,根据剖面示意图可以判断奠定该区域地貌基本格局的是构造运动,本题正确答案为C。
  第 10题为相关分析题,要求重点分析导致山坡与谷地植被分异的主要因素。材料仅给出了山坡与谷地植被不同的信息,其实山坡与谷地的地方气候、土壤类型、成土母质、水文特征也均不同。例如,山坡水文特征为淋溶性,可溶性盐基被淋溶,土壤为盐基饱和度低的森林土壤,相应的地球化学元素为残积型;河谷中低平地的水文特征是地下水影响土壤形成过程,土壤受到潜水常年或季节性浸泡,形成水成土壤或半水成土壤。因此,可以概括山坡与谷地差异为山体的地域分异。也就是说,形成山坡与谷地两个自然地域分异的原因是以水为代表的坡面与沟谷之间的物质迁移,使得坡面和河谷形成的不同类型的自然要素配置。如河谷的典型自然要素配置是:低平地一较黏重母质—潜水—草甸土—草甸植被—过湿的局地气候;坡面的自然要素配置是:坡地—较粗大粒径母质—淋溶水—森林土—森林植被一略干的局地气候。可见,区域分异是综合性的,而非单一要素。本题中案例区域分异的基本原因是存在地表水和地下水迁移,而水迁移的直接后果是水分的区域差异,主要体现在河谷低平地土壤水分过多。即可以理解为区域间水迁移的后果为区域间土壤水分不同,进而影响植被发育,导致河谷低平地发育了喜湿的草甸植被,坡地发育了森林。也就是说,坡地与谷地植被不同的直接原因是土壤水分不同,而土壤水分不同的原因不是坡地与谷地的气候差异,而是水分运移。因此,D项“土壤水分”是正确答案。
在以往的高中地理教学中,常常把气候定义为区域变化的主导因素。本题试图纠正这一说法,指出不同区域变化的主导因素是不同的。地理学总是试图分析不同区域、不同时段变化(包括分异)的不同主导因素,而不是给出一成不变的某一要素作为主导因素。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河谷低平地上常发育草甸植被,河谷内地势较高的区域受地下水影响弱,尽管水分也较为丰富,还是可以生长森林。
  第11题为自然地理过程分析题。自然地理过程是存在发育环境的,包括内环境(地质环境)和外环境(大气环境),如果发育环境发生变化,自然地理过程也就会发生改变。本题假定案例区域中自然地理过程发育环境持续稳定,自然地理过程仍按目前趋势继续发育,要求分析其体现在植被上的后果。案例中的自然地理过程简单地说是山坡受流水侵蚀,谷地持续接受沉积,谷地与坡地高差越来越小,当初的构造地貌逐渐被消除,那么坡地补给谷地的地表水和地下水将越来越少。同时谷地面积加大,单位面积得到的来自坡面的补给水更少,喜湿的草甸植被比例下降,与地带性植被差异缩小。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试题亮点】典型的地带性植被是与气候相适应的,也就是说,由于坡面有水分输出,目前坡面植被是“近似的”地带性植被,耐旱树种比例略高于地带性植被,而河谷有水分输入,喜湿的植物较多,只有消除了区域间水分的输入、输出,才能真正发育典型的地带性植被。在大尺度地理空间规律的形成中,区域间水分迁移与大气一下垫面水分迁移相比,数量较少,可以不加考虑。但是,随着小尺度地理空间规律引入高中地理教学,这一问题就必须引起关注。
  本文标题:2023年高考文科综合地理全国甲卷第9~11题
  上一篇:
  下一篇: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jiaoxue/gaokao/22653.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jiaoxue/gaokao/22653.html

    标签:地理全国甲卷

    最新评论列表

    (共有 条评论) 我要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