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地理网欢迎你!

2023届高考总复习地理首选用卷-考点10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

作者:地理人来源:未知 时间:2022-06-30 阅读: 字体: 在线投稿
考点10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共20题,每题2.5分,共50分)
[夯基础—确保大本营]
某科研团队针对我国某热带植物园的生态进行实地考察与研究,发现该地区有典型的地貌分布,且出露岩石可将降水和大气沉降养分分配给周围的斑块土壤,而斑块土壤能够维持多样化植物生长(下图所示)。据此完成1~2题。

1.[考向 地理环境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图中显示,分布在该植物园区的地表岩体导致(  )
A.植物分布更连续           B.地表形态趋平缓
C.土壤表层被切割           D.径流流动遭阻隔
答案 C
解析 由图可知,图中地表岩体起伏不平,土壤被岩体切割成斑块状,植物生长较为分散,因岩层中有岩隙即通道,地下径流不受阻碍。
2.[考向 地理环境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出露岩石对邻近斑块土壤的贡献主要体现在(  )
A.排除水分            B.连续输入养分
C.调节温度            D.可增加碳来源
答案 D
解析 由材料可知,出露岩石可将降水和大气沉降养分分配给周围的斑块土壤,故出露岩石可向斑块土壤输入水分,A项错误;出露岩石向土壤分配的养分受降水影响,不具备连续性,B项错误;出露岩石对土壤温度几乎没有影响,C项错误;出露岩石为石灰岩,与降水反应形成可溶性物质融入土壤可增加土壤中碳来源,D项正确。
(2020·全国卷Ⅲ)堪察加火山群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带的北端,气候冷湿,火山锥各坡的降水差异小。近几十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火山锥的林线(森林分布上限)升高、雪线(终年积雪下限)有所降低。此外,其他干扰也影响林线和雪线高度。例如,火山喷发彻底破坏原有景观,若干年内该火山锥的林线与雪线高度往往发生显著变化,据此完成3~5题。
3.[考向 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一般情况下,与阴坡相比,该地火山锥阳坡的(  )
A.林线与雪线更高                   B.林线与雪线更低
C.林线更高、雪线更低               D.林线更低、雪线更高
答案 A
解析 与阴坡相比,阳坡太阳辐射较强,气温较高,光照、热量更充足,有利于森林的生长,故林线更高;与阴坡相比,阳坡太阳辐射较强,气温较高,故雪线更高。
4.[考向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林线升高,雪线有所降低,表明火山群所在区域气候变化趋势为(  )
A.暖湿          B.暖干          C.冷湿          D.冷干
答案 A
解析 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林线升高,说明火山群所在区域气候变暖;雪线降低,说明降水增多,因此火山群所在区域气候变化趋势为暖湿。
5.[考向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火山喷发后若干年内,该火山锥(  )
A.林线升高,雪线升高            B.林线升高,雪线降低
C.林线降低,雪线升高            D.林线降低,雪线降低
答案 B
解析 火山喷发后彻底破坏原有景观,若干年内,随着自然条件的改善(土壤、水分等),林线升高;随着积雪的不断增加,雪线降低。
(2022·百师联盟高三开学摸底联考)泾河为渭河的一级支流,黄河的二级支流,发源于宁夏泾源县六盘山东麓的老龙潭,在陕西高陵区陈家滩注入渭河。泾河流域西起六盘山,东界子午岭,南沿渭北高原,北临宁夏陕西交界的黄土丘陵区,流域面积45 421 km2。下图示意泾河流域自然植被分布。据此完成6~7题。

6.[考向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泾河流域的水平自然带为(  )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
B.温带疏林灌丛草原带、亚热带草原带
C.亚热带草原、中山杂类草草甸带
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疏林灌丛草原带
答案 A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泾河流域主要位于温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大陆性气候过渡区,水平自然带由南向北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和温带草原带,A项正确。
7.[考向 地理环境要素间的相互关系]泾河流域的山地落叶阔叶林植被限制于西部与东部,其制约因素是(  )
A.热量          B.水分          C.土壤          D.季风
答案 B
解析 乔木的生长需要一定的水分条件,山地落叶阔叶林分布在泾河流域的东部和西部,说明这一带的水分条件较好,其主要原因是泾河流域东部与西部为山地,多地形雨,B项正确。
[强素养—争夺分水岭]
在自然界中,人们常常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即山地的阴阳坡植被的差异悬殊。读我国某山地不同海拔、不同坡向某森林植被分布百分比图,完成8~9题。

8.[考向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与阴坡相比,该森林植被阳坡所占比重小,主要是因为阳坡(  )
A.坡度陡,土层薄           B.光照强,气温高
C.蒸发弱,水分少           D.腐殖质少,土壤贫瘠
答案 B
解析 与阴坡相比,阳坡光照强、气温高、蒸发强,造成水分条件差,故B项正确。
9.[考向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该森林植被最可能是(  )
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                D.针叶林
答案 D
解析 读图可知,该山地林带分布高度为1 800~1 900 m,过渡带之上的自然带为高山苔原带,故该森林植被为针叶林。
(2022·皖豫名校联盟体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考试)西双版纳位于云南省南部,主要受南亚季风控制,是我国热带地区保存有较典型和最大面积热带森林的区域。在自然状态下,该地区一些地方的植被出现了倒置垂直地带性分布的现象(垂直地带性植被的常见更替顺序是乔木—灌木—草甸,但在个别山区却存在植被分布呈逆向更替的情况,这就是倒置的垂直地带性)。下图为西双版纳山地植被的垂直分布图。据此完成10~12题。

10.[考向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该地区未发育山地落叶阔叶林的根本原因是(  )
A.海拔低      B.相对高度小      C.纬度低      D.坡度陡
答案 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同一山地自然带在不同纬度山地分布的海拔范围不同,纬度越低,分布的海拔范围越高。该地区纬度低,气温高,因此未发育山地落叶阔叶林,C项正确;海拔低、相对高度小、坡度陡都不是影响该地区未发育山地落叶阔叶林的根本原因,A、B、D三项错误。
11.[考向 地理环境整体性]热带山地雨林的凋落物产量在4月达到峰值,且以凋落叶片为主。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气温高       B.降水量少       C.台风侵袭       D.寒潮南下
答案 B
解析 该地区主要受南亚季风控制,降水主要由夏季风(西南季风)带来,夏季风的影响时间主要是5~9月。4月,夏季风未到,该地区降水量较少,处于干旱环境下的植物,由于水分相对缺乏,植物器官不能正常发育,因而发生生理性凋落,从而导致4月凋落物产量达到峰值,且以凋落叶片为主。
12.[考向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该地区一些地方的植被出现倒置垂直地带性分布的原因可能是(  )
A.气候变暖      B.人工造林      C.山体滑坡      D.山地逆温
答案 D
解析 正常情况下,在降水量比较丰富的地区,热量是影响山地自然带垂直更替的主导因素。植被出现倒置垂直地带性分布,说明在垂直方向上热量条件出现倒置,最可能是由山地逆温造成的。
(2021·非凡吉创调研)下图示意世界某区域自然带分布。据此完成13~14题。

13.[考向 自然带的分异规律]图示地区自然带的分布体现的是(  )
A.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B.经度地带分异规律
C.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D.垂直地带分异规律
答案 C
解析 图中自然带基本上是东西延伸,南北更替,体现的是自然带的纬度地带分异规律,C项正确。
14.[考向 影响自然带分布的因素]该地区甲自然带东部纬度偏低,与其密切相关的是(  )
A.面积辽阔的高原地形                B.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
C.降温减湿的拉布拉多寒流            D.降水丰富且四季分配均衡
答案 C
解析 根据经纬度和大陆轮廓判断,图示区域是北美洲北部地区,甲自然带为苔原带。其自然带在东部明显向低纬度延伸,说明其东部气候寒冷,这与沿岸流经的拉布拉多寒流密切相关,C项正确。
梵净山位于贵州省铜仁市,是武陵山脉的主峰。近年来,梵净山山顶地区的高山草甸和灌丛分布面积不断缩小。下图为梵净山植被垂直带谱图。据此完成15~16题。

15.[考向 影响自然带分布的因素]梵净山南、北坡各自然带高度差异极小,其主要原因是(  )
A.海拔差异小                   B.水热条件差异较小
C.风速差异较小                 D.光照差异较小
答案 B
解析 据材料可知,梵净山位于贵州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梵净山南、北坡水热条件差异较小,从而导致南、北坡各自然带高度差异极小。
16.[考向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导致近年来梵净山高山草甸和灌丛分布面积不断缩小的主要原因是(  )
A.山体高度较低                        B.山顶风速较大
C.居民过度破坏                       D.全球气候变暖
答案 D
解析 植被分布范围和高度的变化主要受水热条件和海拔高度的影响,尤其是热量条件。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热量条件改善,梵净山中部的阔叶林、针叶林分布的海拔高度不断上升,导致高山草甸和灌丛的分布范围缩小。
[提智能—勇攀最高峰]
(2020·江苏高考)下图为甲、乙两山地同纬度的山地垂直带谱示意图。读图回答17~18题。

17.[考向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两山地属于(  )
A.昆仑山脉       B.秦岭       C.祁连山脉       D.横断山脉
答案 D
解析 甲、乙两山地纬度相同,经度都位于100°E附近,而且甲山地基带为常绿阔叶林,可以判断该山地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属于横断山脉,D项正确;昆仑山脉、祁连山脉都处于温带地区,秦岭处于亚热带与温带的过渡地带,秦岭南坡基带为常绿阔叶林,北坡基带为落叶阔叶林,排除A、B、C三项。
18.[考向 影响生物多样性的因素]两山地的基带植被类型不同,原因是乙山地(  )
A.基带更高,热量不足            B.海拔更高,山谷风强
C.基带受焚风作用更强            D.基带原生植被遭破坏
答案 C
解析 由于乙山地地处横断山区,而且位于甲山地的东边,山高谷深,受西边重重山岭的阻挡,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越过山地,在背风坡气流下沉,形成焚风效应,乙山地的基带受焚风作用更强烈,所以,乙山地的基带为干热河谷灌丛,属于非地带性现象,C项正确。
(2022·广东省摸底联考)沉积物中的有机碳以流域输送和水体内部自身产生为主,浅湖沉积物通常陆源输入较多。黑海因与地中海反复隔绝、连接,地质时期多次在湖、海间变化。下图示意黑海西北部多瑙河峡谷北侧陆坡区岩芯深度0.6~22.5 m范围内,沉积物组成与总有机碳的重量百分比(TOC)随深度变化情况。据此完成19~20题。

19.[考向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读图,判断正确的是(  )
A.沉积物中砂含量最高,粘土最少
B.粘土百分含量在13 m上下差异大
C.TOC在13 m以下保持稳定
D.TOC在2.9~9.7 m波动较大
答案 B
解析 观察图示,总体来看,砂的百分含量最少,A项错误;粘土百分含量在13 m以上较大,13 m以下快速变小,B项正确;TOC在2.9~9.7 m之间保持稳定,在13 m以下波动较大,C、D两项错误。
20.[考向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依据材料所给岩芯特征,推测13 m以下沉积物形成时的区域环境特征为(  )
A.气候冷干,湖泊水位较低            B.气候暖干,冻土明显退化
C.气候温暖,浮游生物减少            D.气候湿润,湖泊水位较高
答案 A
解析 据图分析,13 m以下沉积物以粉砂为主,说明陆源输入较多,为浅湖沉积物,此时湖泊水量较少,水位较低,气候冷干,A项正确,B、D两项错误;13 m以下TOC反复波动,说明生物数量处于波动变化中,C项错误。

(共3题,共50分)
[夯基础—确保大本营]
2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 索科特拉岛与大陆板块已经隔绝1 800万年,该岛拥有世界上最奇特的动植物物种,该岛37%的植物、90%的爬行动物和95%的蜗牛都是其所独有的。下左图为索科特拉岛地理位置示意图。
材料二 龙血树是索科特拉岛上的独特植物,其树冠茂密,形似雨伞(如下右图所示),叶片为蜡质。该树种主要分布于亚洲和非洲热带地区海拔较高的石灰岩地带,通常生长在干旱的半沙漠区,生长缓慢,几百年才能长成一棵树。龙血树受到损伤时,会流出红色的树脂,可用于提炼名贵中药——血竭。

材料三 野生龙血树在我国广东、广西、云南、海南、台湾等地均有分布,但近年来数量锐减,成片的野生龙血树只在海南昌江、三亚保存。
(1)分析索科特拉岛独有动植物物种丰富的原因。(4分)
(2)结合龙血树的生存环境和形态特征,分析其对索科特拉岛当地气候的适应性。(6分)
(3)试推测近年来我国野生龙血树数量锐减的原因。(4分)
(4)简述保护野生龙血树的具体措施。(4分)
答案 (1)索科特拉岛与大陆隔绝时间长,长期的地理隔离利于独有物种的形成;当地居民较少,对自然环境干扰小。
(2)该岛所处纬度低,常年气温高,沿岸受索马里寒流的影响,气候干燥;龙血树向上生长的叶片和枝干利于收集水分并将其导流至根系;巨大密集的树冠使地面阴凉,利于落到地上的水分渗入地下;蜡质叶片有利于减小蒸腾,保存水分;海拔较高的地区气温日较差大,晨雾较多,为龙血树的生长提供了水分。
(3)龙血树生长缓慢,成树时间长,自然更新能力差;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其生长环境;龙血树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观赏价值,人为破坏大。
(4)建立自然保护区,加大对野生龙血树的保护力度;加强教育,提高人们保护珍稀物种的意识;保护野生龙血树生存环境,防止过度开发;加大对人工龙血树的开发和利用,用人工龙血树替代野生树种;发现和重建野生龙血树的适宜生境,提高其自我更新能力。
解析 第(1)题,特有物种多主要是因为孤立的自然环境和人类的影响弱。第(2)题,为适应当地干热的气候特点,植物的形态应有利于其吸收水分和减少水分的散失。第(3)题,从材料“生长缓慢,几百年才能长成一棵树”可知,成树时间长,自然更新能力差。从材料“可用于提炼名贵中药——血竭”可知,近年来人为的盲目追求经济价值,对龙血树破坏是导致其锐减的重要原因。近年来气候变化影响其生存环境也是导致其锐减的原因。第(4)题,对野生物种的保护可从建立自然保护区、加强人工培育、加强宣传教育、加强法制法规制定和实施,发现和重建适宜生存环境等方面分析。
[强素养—争夺分水岭]
22.(2021·湖北龙泉中学、荆州中学、宜昌一中联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山地的气温和降水一般随海拔升高而变化,从而影响自然带的多样性和分布。某山地自然保护区(25°38′N~25°43′N,118°05′E~118°20′E)主峰海拔1 856米。保护区内年平均气温15.6 ℃~19.1 ℃,最冷月(1月)均温3.5 ℃~9.5 ℃,最热月(7月)均温23.0 ℃~27.5 ℃,年平均降水量1 700~2 000 mm;山脉连绵不断,河谷剧烈下切,峡谷十分发育。下图为该山地自然保护区南坡植物属数量分布与海拔格局图。

(1)概括亚热带植物属数量的整体分布趋势并简析其形成原因。(6分)
(2)确定受人类干扰强度较大的植物属和海拔范围,并描述干扰强度的垂直分布特征。(6分)
(3)分析海拔1 700米以上,亚热带植物属数量少于温带植物属的原因。(4分)
答案 (1)趋势:随海拔升高而波动下降。原因:随海拔升高,气温逐渐降低,亚热带植物适应性较差,数量逐渐减少;随海拔升高,山地面积减少,植物生存空间减少,竞争力较差的亚热带植物数量减少。
(2)植物属:亚热带植物属。海拔范围:1 100米以下(900~1 100米)。垂直分布特征:随海拔降低而升高(海拔越低,干扰越大)。
(3)海拔1 700米以上,气温较低,难以满足亚热带植物的生长(亚热带植物生存困难);冬季气温较低,亚热带植物难以越冬(更适于温带植物越冬),温带植物适应性增强,温带植物属比重增加。
解析 第(1)题,由图可知,亚热带植物属数量整体呈波动下降。根据材料“山地的气温和降水一般随海拔升高而变化,从而影响自然带的多样性和分布”可知,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亚热带植物对热量的需求较大,所以气温降低使其数量下降;随着海拔的升高,山区面积减小,亚热带植物在高海拔的竞争力较差,所以其数量减少。第(2)题,读图可知,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降低,亚热带植物属的数量逐渐降低,900~1 100米之间的亚热带植物属数量随海拔升高而升高,表明该海拔范围内受人类活动的影响,亚热带植物属数量增多,随着海拔的升高,人类的干扰强度减弱。第(3)题,亚热带植物对热量的需求量比温带植物大,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逐渐降低,不利于亚热带植物生长,尤其冬季气温更低,不利于越冬;温带植物对热量的需求比亚热带植物少,较高海拔地区更适宜温带植物生长,冬季能够越冬,所以随着海拔的升高,亚热带植物属减少,温带植物属增多。
[提智能—勇攀最高峰]
23.(2022·江淮十校高三第一次联考)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
松嫩平原南部某地年平均降水量为427 mm,集中在6~9月,年蒸发量约1 600 mm。该地某研究断面由沙丘、结合部及草甸三个部位组成,沙丘距离结合部300 m,结合部距离草甸380 m。结合部盐碱活动较为剧烈,主要植被为羊草,草甸盐碱化严重,主要植被为盐地碱蓬。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人口增长对粮食需求的增加,部分草甸被开垦成农田,生态环境有所改善。下面左图为该研究断面各部位分布示意图,右图示意2016年5~10月该研究断面不同部位0~300 cm深度土壤含水率的垂直变化情况。

(1)指出该地0~300 cm深度各部位平均土壤含水率的数量关系,并运用水循环原理分析其原因。(6分)
(2)分析上层土壤(0~10 cm)中结合部土壤含水率高于草甸的原因。(4分)
(3)指出该地部分草甸开垦成农田对当地区域发展的益处。(6分)
答案 (1)数量关系:草甸>沙丘>结合部。
原因:草甸的地势低,能够聚集较多的雨水;沙丘的土壤质地比较松散,孔隙较大,有利于雨水下渗;结合部盐碱活动较为剧烈,土壤孔隙小,黏度大,水分下渗困难。
(2)该地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结合部植被主要为羊草,草甸植被为盐地碱蓬,相比之下,结合部植被覆盖度较高;植被对结合部地表的保护更深,减弱了蒸发作用,从而使结合部上层土壤保持较高的水分含量。
(3)扩大耕地面积,增加了粮食供应,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充分利用荒地,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农作物的种植增加了地表植被的覆盖度,有利于减弱盐碱活动,促进当地生态环境改善。
解析 第(1)题,据右图可知,该地0~300 cm深度各部位平均土壤含水率的数量关系是草甸>沙丘>结合部。根据左图可知,草甸的地势最低,雨水多聚集于此,因此土壤含水率最高;沙丘质地松散,孔隙较大,有利于雨水下渗,因此含水率较高;结合部“盐碱活动较为剧烈”,土壤紧实,孔隙小,水分不易下渗,因此含水率最低。第(2)题,上层土壤(0~10 cm)有植被生长,因此植被对含水率的影响最大。根据材料可知,该地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因此土壤含水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蒸发的强弱。结合部主要植被为羊草,草甸地区主要植被为盐地碱蓬,因为草甸盐碱化严重,因此相比之下,结合部植被的覆盖度比草甸高,对蒸发的减弱能力更强;与盐地碱蓬相比,羊草对地表的保护更深,更能减弱蒸发,从而使结合部上层土壤含水率高于草甸地区。第(3)题,部分草甸开垦成农田,扩大了耕地面积,增加了粮食供应,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口增长对粮食需求的增加,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草甸区域曾经为荒地,部分草甸开垦成农田,充分利用了原来的荒地,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草甸盐碱化严重”,农作物的种植增加了地表植被的覆盖度,减弱了蒸发,减弱了盐碱活动,有利于盐碱地的改善和治理,改善当地生态环境。
 
  本文标题:2023届高考总复习地理首选用卷-考点10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
  上一篇:
  下一篇: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jiaoxue/jiexi/8492.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jiaoxue/jiexi/8492.html

    最新评论列表

    (共有 条评论) 我要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