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地理网欢迎你!

课堂期望的五种方法

作者:地理人来源:未知 时间:2023-03-10 阅读: 字体: 在线投稿
  期望是一种符合某人身份的预期希望,被期望者了解领会到他人对自己 的期望就可能产生较大的期望效果。期望是实现目标的有效手段之一。心理 学研究表明,家长期望子女勤奋学习与子女学习勤奋率呈正相关。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也是如此,学生对教师的期望是一种尊重和热 爱、一种信赖和促进。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应该是各方面的楷模,他必须 有较高的教育水平和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教学态度,他必须有良好的师德 师表。如果一个教师具备了这样的素质条件,那就会受到学生的尊敬和热爱, 赢得学生的信赖,学生就会激发起学习兴趣,自觉主动地学习。教师从学生 的信息反馈中也受到了促进,他将更严格地要求自己,更严谨地治学,克服 自身的弱点和缺点,逐步完善。反之,一旦教师的形象在学生心目中受到损 害,学生的期望落空了,就会大大地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挫伤积极性,妨 碍学生成才,这是一种负作用。 一个有责任感的教师,会期望自己的所有学生都能成为国家的人才。但 是因为学生的气质、个性特点不同,原有经历不同,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各 有差异,对自己的要求有高有低,所以教师要区别不同情况因材施教,加以 指导,对学生提出的希望与要求,要切合学生已有知识、智力水平,既不过 高,又不偏低。适宜的期望目标能帮助学生增强自觉性和学习中克服困难的 坚强意志,以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有的学生对自己要求不高,随遇而安;也有的学生自我认为先天条件差, 不思上进。他们的期望目标过低,无需付出太多努力就能达到,这样容易养 成懒惰的习惯,不利成才,对这些学生要帮助他们修正自己的期望目标,督 促他们努力。 教师不仅对部分学生提出期望目标,而且要面向全体学生提出基本期望 目标,以形成一种刻苦学习、努力上进的良好风气,使他们的身心都得到发 展,达到大面积丰收。 总之,教师的期望有如催化剂、加热剂。如果我们帮助学生建立起适宜 的期望目标,就如同在学生心头点燃了知识大厦阶梯上的一盏盏闪亮的明 灯,促使他们不断前进、不断攀登。罗森塔尔试验表明,教育者只要诚心诚 意寄希望于受教育者,那么受教育者将会按教育者的期望去发展,但是,并 不是所有的受教育者都能按教育者的期望发展。这就是说:“期望”与“效 果”之间有条件的:教育者的期望必须“内化”为受教育者的需要,才能得 到理想的效果。那么怎样的期望才能顺利地实现内化呢? (1)期望要合理 就是符合国家、民族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符合时代的潮流,在现阶段就 是要符合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2)期望要可行 这里的可行是指符合行为主体条件的“理”,即主体行为的可行性。如 果从客观上讲是合理的,而主体行为上是不可行的,那么这种期望还是不能 转化为主体需要,内化为主体动力。 (3)期望要有激励 只有那些具有挑战性的、超出于原有水平的、通过努力可能达到的期望, 才有吸引力,才有激励性。可望而不可即的或随手可行的期望都是不可取的。 (4)期望要暗含 教育者的期望不应是赤裸裸的“现金交易”;而应当是温情脉脉的感化; 不应当是口头上的说教,而应当是将满怀期望含而不露地潜入学生的心灵。 大喊大叫只会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 (5)期望要持久 期望要有信心、决心和耐心,即使一时看不出明显的效果,也不要灰心 丧气。须知学生领会、接受师长的期望,需要一个过程,在活动中做出成绩, 也需要时间,任何急躁情绪,都将适得其反。 总之,期望意味着信任、关怀、鼓励和爱,意味着相互间通情达理;意 味着建立一种相互信任、相互爱护、相互支持的和谐人际关系。这是使客观 的期望转化为个体内在动机的土壤,是获得期望效果的根本条件。
  本文标题:课堂期望的五种方法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shuku/367/19644.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shuku/367/19644.html

    标签:课堂期望

    最新评论列表

    (共有 条评论) 我要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