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地理网欢迎你!

课堂教学中的口语表达-教师口语表达行为的特点

作者:地理人来源:未知 时间:2023-03-17 阅读: 字体: 在线投稿
教师口语表达行为的特点 教师的课堂讲授,就是以口语来开发学生的脑力智能。心理科学的研究 说明,人脑分四个功能区:直觉功能区、记忆功能区、判断功能区、想象功 能区。从教育开发来说,前二者为基础,后二者为目的。教学任务,总是由 教师与学生来共同完成的,只考虑教师如何输出,而不管学生吸收如何,这 是课堂讲授之所以失败的根本原因。退一步说,即使教师的讲授使学生听得 如痴如醉,这样的口语表达,也没有使学生的智能开发进入最佳层次,因为 功能的开发区域还仅停留在基础阶段,而未能进入创造层次。教学的相长, 课堂讲授的真正效果,是形成一种双向交流,使知识信息在教师与学生传递 的循环往复之间,达到从已知到未知的求索领域。由此,广西师院李启瑞老 师研究指出,课堂讲授中,作为信息传递与交流工具的口语表达,应具有如 下特点: (1)易逝性 口语是凭借声音来完成的,而声音的最大不足就是稍纵即逝,只能感知、 反应,不能显现。有声可感是口语的长处;无形易逝是口语的短处。所以, 擅长口语表达的教师,总是充分利用声音可以轻重缓急的特长来表情达意, 通过研究问题的提法、语言的选择、形象的描绘、重点的强调米克服口语易 逝的弱点,力求达到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2)易变性 所谓口语表达的易变性,即指教师的讲授能使学生处于一种乐于听讲、 勤于思考、深入领会的极佳情绪状态。口语通俗、亲切,且又变化性强,正 提供了这种可能。照本宣科的表达,会引起学生的心理抵触;自我陶醉的表 达,会导致学生的心理反感;毫无起伏的表达激发不起学生的兴趣;缺乏色 彩的表达,调动不了学生的情绪……凡此种种,都不符合口语表达易变性的 基本要求。教师只有使用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口语,以深入浅出、逻辑严 谨的表达,方能引导学生的兴趣,进入积极思维的精神状态。 (3)流畅性 口语是一种感性传播,它需环环相扣,源源不断。因而,口语的流畅性 首先取决于思维的畅达,其次是用语连贯。口语的流畅依赖语言修养,其修 养的重要因素之一是记忆的高下,口语好的教师之所以能侃侃而谈,是因为 他的头脑中有足够的信息储量。于是乎,或侃侃而论,或娓娓而谈,或旁征 博引,或巧妙点拨,总体上呈现出一种“当行则行,当止则止”的行云流水 般的境界。另外,从信息接受的角度来说,流畅的口语在学生记忆的版图上 刻下的将是清晰的轨迹和深刻的记忆,反之,语言信息捉襟见肘,其表达肯 定是呆板乏味的。思维混乱,信息传递必东扯西拉;用语罗嗦,学生接受也 就不得要领。 (4)灵活性 口语表达是一种动态思维过程。所谓灵活性,是指根据学生心理、时空 环境,内容变化而能临时地、灵活地使用口语的方式方法。这主要靠人脑的 判断功能区域在起作用,口语是一种非凝固性的语言形式,其表达也就呈现 出随机应变的色彩。如思维离不开写就的讲稿,面对瞬息万变的课堂环境、 随时诘问的学生,一旦越出事先设订的范畴,教师就会张口结舌,瞪目无以 应对。 (5)创造性 口语表达是一种极新鲜、活跃、又极富创造性的语言表达形式。它和书 面语言产生的效果有很大差异,书面语言所体现出来的创造性靠读者去领 悟,领悟能力的强弱就决定了创造力的高下。口语表达的创造性是由课堂教 学的特定情境所规定的需要而产生的,面对面的口语传授,知识信息的接受 是有限度的,而智力的开发却展现了无限的空间。口语表达的非凝固性,提 供了双向交流的方便:当学生思维思的信息反馈给教师,教师就可随机应变 地引导学生的思维向新的层次进军。
  本文标题:课堂教学中的口语表达-教师口语表达行为的特点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shuku/371/19824.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shuku/371/19824.html

    标签:口语表达行为

    最新评论列表

    (共有 条评论) 我要发表评论